如何提高初中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陈倩
摘 要: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语文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学科,而语文阅读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一直被视为重点、难点,在整个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培养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水平、沟通能力等,还会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阐述,说明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探讨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并提出了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路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培养 教学策略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c)-0139-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语文是初中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阅读是教学的重难点,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最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学过程中多变性最大、所占比重最多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尤其是在教育体系有所改革和进步的形势之下,语文阅读的变化也非常大,所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1 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阐述
1.1 有关我国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况的分析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仍旧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中,初中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单一的,无论是课前、课堂,还是课后,都始终采取教师备课、教师讲授、教师检查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前进行备课,将文章充分理解并对此有所分析和探究,然后结合查询资料,记录分析结果,然后在上课的时候不给学生以思考与讨论交流的时间,而是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直接讲授给同学们。如果在同学们的思考之前就将他人的理解讲给学生听,那么就会给学生的思维打了一个框架,学生无法开动脑筋,活跃思维,也就无法独立思考,学生的想法被老师的讲授束缚住了,导致学生们没有时间与机会来对文章认真且详细地阅读、理解与分析,使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不经过思考而接受知识,这种枯燥而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会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参与度降低,上课时提不起兴趣,对语文阅读没有主动性,还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还会降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当教师备课时,由于教师们课前准备不够充分与深入,导致学习目标制定得非常模糊,也没有在课前向学生们进行适当的内容介绍和学习方式的指导,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茫然、无措的状态。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够认真详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被动地记住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中心思想,无法深刻领会到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具体结构,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无法对文章产生更加深层的理解。课程结束后,教师没有根据上课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知识的延伸,导致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理解片面,无法举一反三,在下次遇到同类文章进行阅读时,无法将所学知识点加以应用,影响到了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
1.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课堂特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课堂特征如下: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目标,目标首先在设置的时候应保证其合情合理、科学明确;其次教学目标要经过课程教学的专业指导,以保证其在教学课堂的过程中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使课堂上教学效果更加完好地发挥。二是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是否得当,并在实际的学习课堂上进行应用与及时调整。
1.3 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态度
其实,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师首要应该做的就是设计好课堂教学要求,明确教学任务,直观教学目的,打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摒弃从前的单一枯燥的教学风格,是语文阅读的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提升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由被动变为主动,不断在乐趣中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文学素养。教师在此程度上深入分析文章,研究细节,研究细微段落,并根据每节课堂的不同教学内容和文学体裁进行分析,采取不同的设计,使学生感同身受,融入到文章意境之中。在理解分析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判断能力,在文章内容中寻找阅读的意义。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中存在的文化和水平差异,因材施教,而不是千篇一律。对于学生们来说,沟通能力、理解能力、文学水平的不同,导致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不同,如果在这种差异的存在下,教师依旧采用相同且单一的教学模式,就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学效果更差,教师应该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所擅长的,耐心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深入研究
2.1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路
初中学生正是处于十多岁的青春期阶段,他们好奇心强,思维发散能力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强,他们活泼聪明,爱学多动,也导致了他们自制力相对来说比较差,无法长时间专注于一项单调的学习中。所以教师应该一改从前的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采用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接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再感到单调与乏味,提升学生的學习兴趣,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寻求真理。除此之外,青少年的想象力较其他阶段的学生更加丰富,比较喜欢开拓创新,教师应该根据这一特点,应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的能力。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过程中,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知识传授者,应该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探索文章的深刻含义,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2.2 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教师在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们探索出如何正确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课前,教师在备课时,应深入理解文章,了解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与此同时,督促学生进行充分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乐趣中吸收知识,进行阅读,充分理解并分析文章;课后,教师应该对课堂上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争取在下一次实施中加以改正,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养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加强学生知识的吸收,更快地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3 结语
作为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课型之一,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学习中一直处于至关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语文阅读教学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而且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一直得不到应有的提升。综上所述,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依旧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多将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学习是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也是一样,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需要教育的坚持和进步,找到合适的、灵活且科学的教学方式,及时对教学的问题和错误进行反思和改正,教师也要树立起民主的教学观念。在当前的形势之下,还有很多因素在制约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发展,要想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目标,完成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需要广大在教育领域的从事者对这种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使初中语文教学取得更加完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贺楠.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路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5(7):267.
[2] 潘培国.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路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5(12):152.
[3] 满永华.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路探讨[J].中外交流,2017(2):173.
[4] 刘晓宇.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借助互动方式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4):150,152.
[5] 于燕.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5(3):112-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