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企业高技能人才占大头-上海高技能人才占比逾三成 大国工匠向...
李悦++李莎莎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1-0084-01
工作在生产一线的技能操作人员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国有企业生产一线的技能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发展通道,是以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为主体,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评价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通过对技能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分为五级(初级)、四级(中级)、三级(高级)、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五个等级。一般意义上的高技能人才是指这一体系中高级工以上等级的技能操作人员,笔者认为具体到企业层面,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具备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才可以认定为高技能人才,对这一层面技能操作人员的评价要区别于初级、中级、高级的理论考试加操作考试的模式,以多元化的评价要素、综合性的评价指标考评技能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指导思想
在进行高技能人才评价过程中,坚持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对技能人员的考评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技能人才更快成长,结构更加优化,并带动各等级技能人才实现梯次发展。
二、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考核、操作技能考核、综合能力评价、工作业绩评价、论文撰写与答辩五项,以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为基础,以综合能力评价、工作业绩评价为主线开展考评工作,其中的理论知识考核、操作技能考核、论文撰写三部分是常规的考评内容,笔者重点从体现多元化评价的综合能力评价和工作业绩评价两部分介绍评价模式。
(一)综合能力评价
综合能力评价模块包括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开拓创新、工作计划与组织实施、参加培训学习情况、安全生产和沟通组织能力等共计七项指标。
1.职业道德考评指标配分10分,根据工作表现和近三年的工作考核等级,分解为3-4档评分标准,评委根据申报人员情况评分。
2. 业务水平考评指标配分25分,根据参评人掌握的操作技能或绝技绝招的内容、在生产中应用情况、在行业内的水平和对本岗工作的观察、理解、判断、操作水平,分解为4-5档评分标准,评委根据申报人员情况评分。
3. 开拓创新考评指标配分25分,根据参评人创新意识、在技术和设备改造、工艺改进和革新、课题研发和攻关等方面的水平和业绩分解为4-5档评分标准,评委根据申报人员情况评分。
4.工作计划与组织实施考评指标配分10分,根据参评人工作安排、时间观念、生产进度控制等情况,分解为3-4档评分标准,评委根据申报人员情况评分。
5.培训学习考评指标配分10分,根据参评人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自觉性、在实践中应用情况、一定期间参加培训学习的累计学时数量等情况分解为3-4档评分标准,评委根据申报人员情况评分。
6. 安全生产考评指标配分10分,根据参评人安全和文明生产意识、遵守安全和文明生产规程情况、近期生产安全情况、规划整理工作环境、指导他人安全文明生产等情况分解为3-4档评分标准,评委根据申报人员情况评分。
7. 沟通组织能力考评指标配分10分,根据参评人听取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与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协作性、在所在单位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等情况分解为3-4档评分标准,评委根据申报人员情况评分。
考核评分的7个评价项目合计满分为100分,可以根据各单位对技能人才整体要求和参评人员的整体水平调整合格分数线。
8.评价流程
综合能力的评价,涉及參评人员的各个方面的表现,是环绕被评价人的多角度、多维度的无死角评价,要从每一个被评价人工作相关的各个层面选择多个评委进行评价。
(1)由申报人所在单位或部门成立综合能力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涵盖参评人所在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生产车间的管理人员、所在班组、所在工段工作人员,特别要注意加强基层管理人员、相关操作岗位人员的数量或比重。
(2)组织考评前培训,在评委充分了解考核指标、考核流程、考核评分等相关注意事项之后再进行相应的评分工作。
(3)现场评分,综合能力评价小组结合申报人平时实际工作表现和提供的证据材料,对照综合能力评价表单逐一对申报人各项评价指标给予认真、客观和实事求是的打分。
(4)评价小组成员评价的平均分即为参评人综合能力评价的最后得分,也可视各单位具体情况设不同评委的评分权重,取加权平均成绩。
(二)工作业绩评价
工作业绩模块重点对参评的技能人员在现技能等级期间所取得的主要工作业绩和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以参与的工作项目、现场解决工艺技术问题、技术攻关和革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改善等方面内容,以及传授技艺培养指导徒弟等方面的成绩等。
1.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创新考评指标配分40分,根据参评人自主应用“四新”技术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情况,以及应用情况在国内、行业内、企业内的水平等分解为3-4档评分标准,评委根据申报人员情况评分。
2.工作质量情况考评指标配分20分,根据参评人工作中进行质量分析与控制情况分解为3档评分标准,评委根据申报人员情况评分。
3. 工作效能情况考评指标配分10分,根据参评人完成工时定额、成本控制情况分解为3档评分标准,评委根据申报人员情况评分。
4. 取得专利、发表技术论文考评指标配分10分,根据参评人取得的专利和发表专业技术论文的水平和数量分解为3档评分标准,评委根据申报人员情况评分。endprint
5. 培养、指导、传授技艺考评指标配分10分,根据参评人带徒弟数量、徒弟的水平、培训和讲授专业课程的情况分解为3档评分标准,评委根据申报人员情况评分。
6. 获技能奖和其他荣誉称号情况考评指标配分10分,根据参评人取得的技能奖项和荣誉称号的等级和数量分解为3档评分标准,评委根据申报人员情况评分。
7、评价流程
(1)参评人根据上述内容整理撰写现技能等级期间技术工作总结,以主持或参加的项目、解决的生产难题及关键技术问题、带徒和获奖情况等几个方面为主进行总结,并由所属部门和单位填写意见,并附上相关的图纸、数据记录报告、质量检测报告、获奖证明等资料。
(2)参评人所在单位提供对参评人的工作业绩考核数据和对参评人上述资料审查确认表单。
(3)组织成立工作业绩评价小组,评价小组应涵盖参评人所在单位人力资源主管人员、一线生产管理人员等。
(4)组织考评前培训,在评委充分了解考核指标、考核流程、考核评分等相关注意事项之后再进行相应的评分工作。
(5)现场评分,综合能力评价小组结合申报人平时实际工作表现和提供的证据材料,对照综合能力评价表单逐一对申报人各项评价指标给予认真、客观和实事求是的打分。
(6)评价小组成员评价的平均分即为参评人综合能力评价的最后得分,也可视各单位具体情况设不同评委的评分权重,取加权平均成绩。
三、评价工作的质量控制
(一)考评组的专业性
根据参加考评的工种和单位,由相关工种的专家、工艺员、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所在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组成专业考评组,确保评委的专业能力、考评范围覆盖参评人员专业知識、工作考核、日常工作表现等各方面。
(二)考评工作的公正和公开
参评人员的资料、评价结果应在规定范围内、规定时间内公示,评委评分过程应在各考评小组内公开并实名,遇有评分差异较大情况,应就评分差异组织评委讨论,确保评分结果能够体现绝大多数评委的评价。
(三)考评流程的严谨性
考评工作应严格执行设定工作流程,避免组织工作和考评工作循环到规定流程外,保证考评工作整体科学合理。
(四)考评工作的交互行
考评工作以培养高技能人才、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为目标,应将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参评人员进行交流,通过考评工作帮助高技能人员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认识到国有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有意识的加强相应的学习和培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