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新技术
黄海
巨桉,属桃金娘科,桉属,巨桉种,强阳性植物,喜光不耐阴,原产于澳大利亚,1980年我国大量引进后,广泛种植于四川、广西、温州、云南、湖北和海南等热带地区,在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平均每天生长高度可达3厘米以上,具有用途广、生长快、效益高等特点。大力发展巨桉林可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步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笔者在达川区百节镇工业原料林园区有多年种植巨桉的工作经验,现将巨桉速生丰产造林技术做简要介绍,供广大林农朋友参考。
一、立地条件
造林地应选择在海拔800米以下,土层深厚(厚度60厘米以上),土质疏松、肥沃,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排灌方便,坡度25°以下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建议选择交通方便的低山的中、下部。
二、清林和整地
1. 清林
清除造林地穴垦周围的杂草,清除杂草时忌用除草剂,以免影响苗木生长。杂灌伐桩的高度以低于20厘米为宜,并及时清理迹地清灌剩余物。
2. 整地
①挖穴。整地时选用穴垦方式,严禁全垦,为避免水土流失,应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有的低矮植被。定植穴规格:立地条件好的地方,采用50厘米×50厘米×40厘米的中穴整地;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尽量采用60厘米×60厘米×50厘米的大穴整地,并将植穴中的石砾及杂根清除。挖穴时将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
②施基肥。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每穴施饼肥或复合肥(N、P、K总养分不低于32%)0.2千克。施肥前,先将表土块拍碎,然后将基肥与表土用锄头拌匀,再回填到定植穴的中下层,回填完后,定植穴高度较之前高10~20厘米。
三、树种选择
选用Ⅰ级实生苗,以地径0.9厘米以上、苗高110厘米以上的营养袋苗为宜。营养袋规格为7厘米×11厘米,合格苗营养袋要求土饱满、营养袋填充达80%以上。苗木要求无病虫害,根系完整发达,顶芽不分叉,苗高20±5厘米,地径至少1.5厘米,叶片7片以上,苗木1袋1株,且营养袋不能破损。
四、造林密度及需苗量
采用“品”字形造林,株行距为2.0米×3.0米,每亩需苗130株。
五、栽植技术
巨桉栽植时间以雨后最佳。
栽植前,先在定植穴中放入基肥,然后选用分级好的Ⅰ级营养袋苗进行造林。
栽植时,先剥去营养袋,将苗置于定植穴中央,再用细土埋实并压紧,使定植穴中间稍呈凹状,以利于保持水分。
需注意的是,营养杯要全部埋入泥中;天气特别干旱时,要先将营养杯用水充分浸湿后再造林。
六、土壤及水分管理
1. 土壤管理
秋季对土壤进行深耕时,可同时施入压绿肥或基肥。深耕方式:可实行整园深翻,也可实行每年或隔年扩穴深翻。
2. 灌水
灌水时间、次数、灌水量应根据土壤水分状况而定,保持土壤始终处于微湿润状态即可。
七、常见病虫害防治
1. 病害
①桉树紫斑病。及时摘除病叶并进行集中烧毁,或将摘下的病叶用来提炼桉叶油,杜绝直接将病叶乱堆乱放,以免其成为侵染源;春初喷洒1∶1∶100的波尔多液进行预防,春末可喷洒甲基硫菌靈、百菌清或多菌灵等进行防治;加强桉树的中幼林抚育管理工作,保持林内通风透光良好,清除病树及影响桉树生长的杂树,促进幼树健壮成长,从而提高桉树的抗病力。
②桉树焦枯病。选择未发生过此类病害的地块做圃地,或育苗前对土壤进行消毒,消毒药物可选用代森锌、高锰酸钾、菌毒清等杀菌剂;发病初期的幼林,应及时除去树上的病枯枝,扫除地下病落叶,集中烧毁;发病较重的林区(包括幼林、中林和成树林),可喷洒5%菌毒清水剂100~2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防治。
2. 虫害
①桉小卷蛾(俗称卷叶虫)。小面积发生时,可采用人工捏杀方法,看到幼树嫩叶有卷叶时,先将卷叶内幼虫捏死,再观察里面是否有虫卵,有虫卵时,可将病叶摘掉,最后集中烧毁;大面积发生时,可用9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少量煤油进行喷杀。
②金龟子。造林前,每公顷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均匀地喷撒在植穴内,可驱杀金龟子幼虫;病虫严重时,叶面喷施9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可有效毒杀金龟子成虫。
③白蚁。造林前,每亩用100亿孢子/毫升绿僵菌30毫升,对水3千克配成药液,将苗木根系浸入药液中2~3分钟至整个袋苗浸透,可有效防治白蚁;将食糖、甘蔗渣等甜性食物埋入土中,待白蚁聚集后再用火攻或农药毒杀;在幼树周围土壤中,每亩施入3%克百威颗粒剂6~8千克,可单独均匀撒施于穴内,也可与其他基肥一并施入。
④蛀干害虫。在4月、5月、9月、10月,用铁丝疏通虫孔,使用新型高效钻蛀性害虫熏杀剂进行熏杀,再用药签蘸上杀虫剂插进虫道孔后随即用红色黏土泥封孔,这种方法可有效地毒杀天牛等害虫。
(作者联系地址: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百节林业站 邮编:635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