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黄叶病的发生及其防控措施

品牌
科学种养
2021年09月13日 02:37

李品汉

香蕉黄叶病,又称香蕉巴拿马病、香蕉镰刀菌枯萎病、香蕉枯萎病等,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生很难彻底根除。该病在我国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台湾等省(区)均有分布,严重影响了香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正确识别其发病症状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非常必要。

一、发病症状

1. 外观症状

香蕉黄叶病从香蕉苗期到成熟期都能发病,感病植株一般在前期生长正常,直至中后期才开始发病。最明显的病征是下部叶片由叶缘向中脉黄化,撕裂的叶片也是从开裂边缘向内黄化。有些整片叶均匀黄化,有些绿叶与黄叶部分区分明显。叶片黄化后叶柄基部软折凋萎,接着其他叶片相继下垂,色泽由鲜黄变为暗黄,最后干枯呈裙状。也有病株叶片在1周左右时间内突然全部均匀黄化,然后干枯。在龙牙蕉品种植株上发病,具体表现为叶鞘散开,呈“伞把”状,假茎基部开裂,向内部至新叶发展,并向上扩展。后期感病植株虽可以抽蕾,但果实不能正常发育,生长停滞,叶片相继枯萎后,假茎也枯死,其球茎虽然抽生新吸芽,不过绝大多数带病,少数可以正常生长发育,然而极少能抽蕾收获。

2. 内部症状

香蕉黄叶病是侵染维管束的病害,染病初期从病株下部根茎处横剖开观察,可见中柱髓部和皮层薄壁组织间有黄色或红棕色的斑点,这是被病原菌侵染后坏死的维管束。这种变色也有集中在髓部和外皮层之间的,内皮层里面维管束形成一圈坏死。若纵向剖开病株根茎,可看到初发病的组织有黄红色病变的维管束,近茎基部病变颜色很深,越向上病变颜色渐渐变淡。在根部木质导管上,常产生红棕色病变,一直延伸至根茎部,至后期大部分根变黑褐色而干枯。病茎旁所生吸芽的导管也会受侵染,纵剖球茎,可以看到红棕色的维管束从母株延伸侵染的迹象。病害严重的植株,整个球茎内部明显地变为深紅色及棕褐色,中柱和内层的叶鞘变褐色,剖开发病组织,有一种特异但不是臭味的气味。

二、病原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香蕉黄叶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根据习惯及生产方便将该病菌分为4个生理小种:1号生理小种危害香牙蕉、粉蕉(又称西贡蕉)和龙牙蕉类;2号生理小种危害大蕉类(即芭蕉类);3号生理小种危害野生蕉类;4号生理小种危害所有香蕉、大蕉类,包括对2号、3号生理小种有抗性的香牙蕉。

该病菌由受伤或坏死的根部侵入导管,继而进入球茎及叶鞘,病菌产生毒素使维管束坏死。 主要通过种苗、泥土、流水、工具、车轮带泥、鞋、蕉桩等传播,带病菌的泥土、水、病株及其组织使病区不断扩大。种植病苗,丢在水沟中的病株及挖砍病株的农具不消毒是该病蔓延的主要原因。病原菌在土壤中寄生时间长,可存活20年,酸性土壤及亚热带气候有利于病菌的滋生与传播,土壤渍水及伤根是该病的诱发条件。高温和土壤湿度大时,发病重。病区每年雨季感染,秋末10~11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一般常在抽蕾后或孕蕾后期发病,蕉园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三、防控措施

1. 严格执行检疫措施

①从国外引入香蕉品种时必须应用试管引入,防止引入新病害。②禁止从病疫区往无病区调运蕉苗。③选择不带病菌的组培苗做种植材料,防止种源带菌。

2. 认真搞好清园消毒

①对新发现的蕉园病区,要及时隔离封锁并扑灭铲除。病株铲除前可先用30%草甘膦水剂10毫升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3克注射生长点,待病株死后挖出球茎,连同干枯叶一起烧毁,每个病穴用石灰氮600克消毒后覆盖,亦可用37%甲醛溶液(福尔马林)50倍液淋施土壤消毒,还可在病穴撒施石灰、土壤消毒剂进行消毒。②用于挖除病株的锄头、蕉刀等农具及沾上病株土壤的鞋具,均要用37%甲醛溶液(福尔马林)100倍液进行消毒灭菌,防止病菌传播。③清除病株并做消毒处理后,对附近植株用6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隔7天淋灌1次,连续淋灌3~4次。

3. 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镰刀菌喜弱酸性土壤,增施石灰,多施钾肥、生物肥、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根系有益微生物群,增强植株抗病能力,促进植株早抽穗早收获。

4. 病区实行独立灌水,避免带菌水流入无病区

病区内实行独立排灌,严禁带菌水流入无病蕉园,并且病区耕作用过的工具必须浸入50%甲醛溶液(福尔马林)100倍液消毒后,才能用于无病蕉园耕作。

5. 田间管理尽量少伤根,减少侵染机会

在田间管理中,锄草、施肥、灌溉及除芽时尽量少伤根、断根,施肥要适当远离蕉头,避免发生肥害、伤到球茎,以减少病菌侵染机会。

(作者联系地址:云南省麻栗坡县农科局经作站 邮编:663600)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病株 文章 绿叶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