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手工艺制作,赋予旗袍顽强的生命力.-婉约旗袍 百年时尚
李桂影
[摘 要]对学徒制技艺传承模式在当代手工艺行业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细致研究,分析了其特点及其对促进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手工艺;传统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T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8-0067-01
引言
随着经濟的发展,手工艺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正是因为手工艺市场的繁荣,让传统学徒制技艺传承模式的规模迅速缩减但随着当代消费市场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手工艺市场有逐步复兴的趋势,相应地其技艺传承也普遍采用学徒制形式。本文对传统学徒制技艺传承模式在当代手工艺行业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研究。
1.传统学徒制简述
传统学徒制是一种自古就被广泛采用的技能传承模式,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师徒共同劳动,徒弟在师傅的指导和影响下习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学徒制模式在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技艺传承上的最大特点是“做中学”,学徒在做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技术和操作技能以及培养创新意识。早在商周、秦汉时期,在手工业作坊里,一些新手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之下学习手工技能,从学徒变为工匠,后成为师傅, 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学徒教育。 明清时期,学徒制授业有了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学徒培养过程有“三关”,一是学徒入门前的考察,二是学徒进门后的培养礼仪,三是学徒出班前的考验。这时学徒制职业教育就不再是师徒的私事, 而已成为关系各个行业发展的公共事业,在传承专业技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满足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借鉴学徒制经验,在现代学校教育及大规模工业生产基础上,创造了现代学徒制。
2.手工艺传统学徒制传承的特点
手工艺是指以手工劳动进行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有别于以大工业机械化方式批量生产规格化日用工艺品的工艺美术。手工艺品指的是纯手工或借助工具制作的产品。制作可以使用机械工具,但前提是工艺师直接的手工作业仍然为成品的最主要途径。手工艺品由自然材料制成,能够无限量制作。 此类产品实用、美观,具有艺术性和创新性,能传达文化内涵,富有装饰性、功能性和传统性。 现代手工艺是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艺术、设计艺术、手工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公共空间与生活空间也开始丰富起来, 设计审美与艺术观念的演化更新,新材料、新工艺的大量出现,推动传统手工艺向现代形态转变而被大众所接受, 如纤维编结壁挂、棒针编结等。手工艺品种类繁多,比如按照具体行业,可分为雕塑(如木雕、砖雕、彩塑、面塑、吹糖人)、印染(如蓝印花布、木版彩印蜡染)、刺绣(如香荷包、布老虎)、编织(竹编和草编器皿)、陶器、服饰、首饰以及木版年画、剪纸、风筝、皮影、木偶、绒制工艺品、绢花、灯彩、彩扎狮头、面具、民间玩具等。 其中很多手工艺可由艺人自学成才,但有些则必须得有师傅精心指导。 对这些手工艺领域的学徒制技艺传承进行比较分析就会发现,学徒制在手工艺领域传承仍保留了学徒制的四个基本特点: 技艺复杂性、创新性、自愿性以及学徒前途明确性。
(一)技艺复杂性
技艺复杂性即技艺较为复杂,可能是数十代先人在成百上千年中摸索出来的。 技艺传承过程中,如果没有师傅悉心指导,学徒很难短时间把握要领,很难通过自学达到独立工作。 比如,无论银器制作还是刺绣,都有自己的一套技法。 这些技法是前人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 靠个人零起点地去摸索几乎无法大量掌握。 又如,有这样一个关于布鞋师傅的报道,从 13 岁开始学艺、做布鞋至今的李老汉说学做布鞋的要出师做出来的鞋得每个顾客穿上都跷起脚来连赞“要得,舒服”才行。 “每个人的脚不一样,有人脚背高,有人脚背低,有人的脚前面宽……学做鞋的人要静得下心来。 ”而要得到他的真传,他认为至少也得 3 年时间,他对学徒的要求,则是“能吃苦、不图钱,能为穿布鞋的人着想。 ”可见,有些手工艺看似简单,但要做好可能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 如果没有师傅引导加快学习进度, 靠个体重新积累经验是不现实的, 对个人、对行业的发展而言,损失都不可想象。
(二)创新性
云南鹤庆银都—新华民族村的银器家家都不同,因为制银器的技术虽然大家都已掌握,但各自又有各自的创新点, 所以各自的产品都不同,所有产品都有销路。 刺绣也是这样,技法学到了以后,学徒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新,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来。 当然,创新的技法如果成了模式,得到大家一致的称赞和认可,就会成为行业技艺的一部分,在传承过程中须由师傅教给学徒。 因此,一方面,创新性是手工艺的固有基因,它保证了手工艺品生产能够随着社会的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 另一方面,在学徒制技艺传承过程中,为了在日后残酷的生存竞争中胜出,学徒在苦学技能的同时,在职业精神方面,也受到师傅的很大影响,其中就包括学习创新的方式方法,进而练就创新的头脑。 也正因为需要创新,相关的手工艺传承过程中有大量的内容,需要师傅付出大量心血进行引导,因此,当前大规模开展的职业教育学校现代学徒制尚难以完全替代手工艺传承中的学徒制。
(三)自愿性
无论是制银器还是刺绣, 学徒一般都是带着兴趣自愿学习的。 在想以一门手艺作为谋生手段的情况下, 手工艺学徒一般很明白自己的情况——自己对这门手艺感兴趣且没有更好的路可走,跟着师傅学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将来能有门手艺和“营生”。 师傅也是看到徒弟自愿求学、甘愿受苦、很想拜师之后才收徒的。 因此,较少出现学徒“中途退学”的情况。
(四)前途明确性
即学徒对出师之后的职业发展均有明确的认识,对工作环境了解得比较透彻。 因此,学徒在学习时格外卖力,希望师傅能多教点,自己能多学点,为日后独立发展打好基础。 比如,民族村的银器制作, 孩子学习的时候就很清楚将来要靠这门手艺生存;又如,练刺绣的新手很自然就会想到学成之后自己就能够绣出令人羡慕的作品来。 因此,这种前途明确性会促使学徒更努力地学习。
结论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传统的学徒制模式是手工艺技艺传承中的重要形式,但传承过程中经历了危机时期、对其进行研究、保护与传承已经迫在眉睫。而对于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与发扬,不仅停留在其技艺的传承上,而且要激活手工艺文化,在文化和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做到这些,手工艺文化教育是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李亚平,谢良才,张维佳,郑晶.当代手工艺的学徒制传承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2:32-35+83.
[2] 李瑶,韩东.学徒制:职业教育技艺传承的路径选择[J].科技资讯,2014,32:137.
[3] 李媛媛,唐锡海,蓝洁.现代学徒制传承民族工艺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45-48.
[4] 王川.论学徒制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J].职教论坛,2008,09:60-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