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印染市场分析中国纺织印染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
巩加芳 姜艳敏
[摘 要]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和消费国,纺织印染行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与此同时,作为传统的高污染行业,纺织印染在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纺织印染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将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对印染工业的废气严格管控。
[关键词]纺织印染;油烟;废气
中图分类号:J5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7-0009-01
1 纺织行业特点
中国是自古以来的纺织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家,纺织印染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作为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纺织印染工业有以下主要特征: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从原料、投入到销售均由市场完全配置;产业配套性越来越强,上中下游和装备企业完备,产业链完整;以内需拉动为主,国内对纺织品的消费将成为拉动行业进步的主要动力;就业贡献度大,据行业估算,纺织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吸纳从业人口约为17000万人。
纺织印染行业在促进经济增长、保障就业的同时,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始终无法回避,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行业要想实现健康发展,环保问题亟待彻底解决。纺织印染行业产生的油烟和废气具有行业特征,需要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2 现有的VOCs治理方法
2.1 吸附法
吸附法一般采用活性炭作为吸附截止。吸附净化过程是将有机废气由排气风机送入吸附床,有机废气在吸附床被吸附剂吸附而使气体得到净化,净化后的气体排向大气即完成净化过程。活性炭可以脱附再生。活性碳吸附法适用于大风量、低浓度、温度不高的有机废气治理。
2.2 冷凝法
冷凝法是回收最简单的方法,它是通过尾气冷凝器、气态VOCs降温到低于沸点,凝结成液态,然后落入水箱冷凝区的下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通常该技术只用于有机废气的回收,限于高含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只有百分之几)和气体量较小。因为大多数VOCs为易燃易爆气体,由于爆炸极限的存在,VOCs含量的并不太高,所以若想达到较高的回收率,低温冷凝介质或高压力措施是必须添加的,这势必增加设备投资和加工成本,所以它一般为一级处理技术和其他技术共同使用。
2.3 蓄热式热氧化技术
蓄热式热氧化器是在热氧化装置中加入蓄热式热交换器,预热VOCs废气,再进行氧化反应。利用高焚化过程将废气所含有机成份摧毁破坏(分解率最高可达到99.99%),未完全燃烧的烟气及固、液粒等进入二次燃烧室继续以更高的温度,将有害成份完全破坏,转换为二氧化碳、水蒸汽等无害气体分子,达到废弃物处理无害化、稳定化等目的。该方法的处理效率较高,但处理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较大。
2.4 生物膜技术
生物膜法是将微生物附着在多孔表面上的,在填充床层内的生物处理,VOCs吸附在孔隙表面,被孔隙中微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达到处理的目的。主要通过吸附填料的生物过滤器,如土壤、改性活性炭、改性硅藻土,生物滴滤器主要采用粗砾,塑料蜂窝填料,以及具有大孔隙充填等塑料瓦楞板。
3 我国标准现存在问题
3.1 我国缺乏纺织印染行业大气污染物控制清单
我国没有针对纺织印染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目前该行业执行的大气综排控制污染物种类为33种,恶臭排放标准控制污染物种类为8种,其中包括的污染物种类并不都适用于纺织印染行业。美国在《国家有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纺织工业面料以及其他纺织品生产中的印花、涂层、染整》中估算了135个主要点位会产生的污染物,其中有害气体污染物主要包括:甲苯、甲基乙基酮,甲醇、二甲苯,甲基异丁基酮、二氯甲烷、三氯乙烯、正乙烷、乙二醇以及甲醛;日本规定的固定源大气污染物分为5类,即烟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粉尘、特定物质(28种)和有害大气污染物(234种,其中优先污染物22种);英国出台了专门针对纺织面料整理及涂层整理的指南—《纺织面料整理和涂层的法定指南》规定了各项污染因子指标;世界银行根据《污染预防和消减手册》和《纺织品制造业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规定了纺织工业废气污染物种类及排放标准限值。
3.2 我国标准缺乏对污染物控制技术要求
我国纺织印染行业目前执行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做出限值要求的是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对产生污染物的工序、设备没有提出防治措施。而美国在有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第四部分监测要求中对设备装置针对各工序(染色、印花及整理等)具体要求的安装、运行、操作、处理效率及维护等方面也做出了具体的规定。除此之外,美国标准还针对安装有废气处理设施的污染源,做出了一些操作规范以便进行正确规范操作,对于HAP排放削减的最大程度的控制水平即最佳可行控制技术作了规定,采用了排放浓度与削减率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并对车间工艺废气收集做了明确的规定;世行的《纺织制造环境,健康和安全指南》包含了天然纤维,合成纤维(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和再生纤维(由天然材料制成,通過加工形成的纤维结构)的设备制造和项目,该指南除规定纺织印染行业的指标与监测外,还包括了具体行业的影响与管理,主要从污染物的产生来源、种类、对人体及社会健康安全造成的危害、指标与监测、对污染物的防治措施等来进行说明规定。
3.3 我国在控制挥发性有机物的指标方面与其他国家不同
工业生产除排放颗粒物、恶臭气体、硫氧化物外,还排放污染更重的挥发性有机物。除了对各种有机物进行识别外,各国还规定了排放气体中的有机物含量,但各国所用指标并不完全统一。我国当下使用的是非甲烷总烃,《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非甲烷总烃主要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和含氧烃等组分,实际上是指具有2到12个碳的烃类物质,《固定污染源排气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38-1999)中将非甲烷总烃定义为“除甲烷以外的碳氢化合物(其中主要有2-8个碳)的总称”,我国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中规定了TVOC(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即“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简称;美国在政策《国家有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纺织工业面料以及其他纺织品生产中的印花、涂层、染整》中规定的是TOC(TotalorganicHAP),美国联邦环保署(EPA)中VOCs定义为“除CO、CO2、H2CO3、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和碳酸铵外,任何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世界卫生组织(WHO,1989)对VOCs的定义为“熔点低于室温而沸点在50~260℃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称”。从非甲烷总烃、VOCs的定义可以看出,非甲烷总烃主要指C2~C12之间的烃类物质,VOCs的范围相对较广,基本上包含了所有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4 结论
我国的纺织行业处于一个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但与此同时,其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目前,全球纺织产业分工正在调整中,中国纺织产业当中低端产品制造部分转移到东南亚等地区,中国纺织业不断升级,更加注重于高端纺织品制造。制造技术绿色化、生产工艺智能化是纺织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技术进步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高端品牌需要科技含量较高的纺织产品。同时,新的标准的实施将对纺织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生产企业需从改进生产工艺入手,引进或升级废气处理设施,进一步加强废气处理并优化产品结构,尽可能地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张莹玲.纺织印染工业热定型(焙烘)工艺VOCs废气的分析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