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生成原则视角下的文学术语翻译新范式

品牌
中国科技术语
2021年12月25日 11:55

5-23生成过一条直线与给定平面成一定角度的平面-CATIA简易教程 ...

仇蓓玲

摘 要:文学术语是推动跨语文学交流和文学理论研究发展的核心要素,但其语际共性相对较弱的特点使其译介工作一直进展缓慢,囿于翻译范畴、重规约、轻描述的文学术语翻译方法亟须革新。萨捷尔提出的“术语生成原则”为文学研究者和翻译者提供了“术语学方法”的翻译新范式。在此范式下,文学术语翻译被纳入“术语二次生成”范畴,以“定位、定义”过程为基础,采用先描述后规约的“定名”方法,可更有效地发现并解决目前文学术语翻译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文学术语翻译的规范化进程。

关键词:文学术语翻译,术语生成原则,术语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C04;H059;I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7.04.005

Abstract: The sluggishness of literary term standardization now highlights more and more pitfalls of the traditional resultbased prescriptive approach to the practice and study of literary term translation. The principle of terminology processing put forward by J. C. Sager provides translators and researchers with a new termin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literary terms in which the translation of literary terms is put into the category of “secondary term formation.” This processbased descriptive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literary terms can more effectively help identify and address the problems in the translation of literary terms, and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literary terms.

Keywords: translation of literary terms, the principle of terminology processing, terminological approach

引 言

近年来,我国启动了不少汉译外和外译汉的大项目,将中国文学译出去、外国文学引进来的意识越来越强,而文学作品向其他国家的成功推介离不开文学批评和文学话语的导向作用。其中,文学术语作为文学批评话语的核心,其译名的规范化既是文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有效开展文学交流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在文学研究领域,文学术语译名的不规范、同名异译,甚至误译现象层出不穷。这些现象非常容易影响人们对文学作品的正确理解,会对文学译介产生滞后作用,甚至有碍于人们领略异国文学大师的风采,不利于中外文学研究与批评的正向发展和沟通交流。

正是在这样的现状下,文学术语译名的规范化问题日渐引起文學界和翻译界的重视。但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术语译名规范化工作来说,其进展并不明显。一方面,专门的文学术语译名权威审定机构尚未建立;另一方面,无论是研究者还是译者,对文学术语翻译中的“术语学”特质缺乏有效的关注,往往重“译名”的原则而轻“定名”的过程,造成文学术语翻译随意性大、规范性理据欠缺的状况。因此,规范文学术语译名、开展新理论视角下的文学术语翻译策略研究迫在眉睫。

一 文学术语翻译实践与研究现状及问题:术语学方法的缺失

(一) 文学术语翻译实践现状及问题

与其他学科门类的术语一样,文学术语的翻译要想做到规范化,最理想、最有效的是采取标准化(standardization)的办法,即由权威机构对术语概念进行审定,然后为其选择一特定术语翻译形式(译名)指称该概念,并推荐使用该术语译名。然而就文学术语翻译而言,虽然早在1921年新文化运动时期,郑振铎就已明确提议,“希望有一个文学名辞审定会出现,把所有文学上名辞都审定一下”[1],但历经数十年发展,到目前为止,从国家这个最权威级别而言,还没有成立专门的文学术语译名审定机构。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下设立的各学科名词审定分委会里还没有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在权威审定机构缺失的情况下,当前文学术语翻译工作主要有两种“拟标准化”的模式。第一种是译者依赖现有的各类文学术语词典(dictionarybased translation),视术语词典为翻译标准或标准化的翻译。然而,文学术语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类术语的一种,其译名的规范同样不能脱离语言应用的实际[2]。文学术语词典相对静态性的特点往往造成其与文学术语使用的实际脱节,被译者视为“标准化的译名”并不能满足动态的术语翻译的需求。正如有些术语学家(Ahmad,Fulford和Rogers)[3]指出的那样,得到标准化的术语可能永不会用到,正在使用的术语反而没有得到标准化。这往往造成“有而不用、用无可依”的现象。这一问题在文学术语新名词、生僻名词的翻译中更为突显,术语词典无法及时提供新名词和某些生僻名词的规范化译法,也很少在这方面给出解决办法。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时, hallucinatory realism这一文学术语的汉译就曾出现过这样的尴尬,现有的文学术语词典里找不到现成的译名,译者无所依的情况下误译为“魔幻现实主义”(magic realism),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莫言和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误读。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术语 文学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