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张德明
[摘 要]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我国已开始逐步走向数字化城市管理进程,当前很多城市管理中“政府失灵”的问题屡见不鲜,为有效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以及政府的管理水平,需借助业务部门的帮助做好信息的整合。但当前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功能性正在不断的拓展和完善,参与的主体性也逐步多元化,管理信息共享不足的情况下,管理区域的不均衡发展和管理人才的匮乏等问题都涌现出来。故此,本文就拓展创新数字城市管理应用为前提,推行相关的管理措施,用以支持管理系统的技术性支撑,并要在充分发挥数字城市管理的同时做好管理应用。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TN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3-0109-01
前言
城市作为现代产业人口的聚集地,也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必然标识。故此全球化进程中,国家之间的竞争开始转变为城市之间的区域竞争。基于此,城市管理在作为城市发展舵手的情况下,不但能决定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质量,也能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让城市管理创新有新的突破。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概述
(一)单元格管理法
单元格是在网格化管理中进行区域网格管理的基本单位,需将现行的区域划分成不同的網络单元格,然后由每一个城市管理监督员精心分管,做好全方面的时段监控。单元网格的管理主要是满足空间管理的精细化要求,管理范围比较小同时固定性强,因而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突击式或者运动式的管理方式,管理也逐步从粗放管理转化为精细化管理。且单元网格为主要的载体,可以通过载体做好各类数据资源整合以及信息处理,管理中让所有的信息都能共享,进而能为城市管理提供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二)城市部件管理法
城市部件管理法主要是把城市中的各类对象进行物化管理,然后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并将各类城市部件都标注在地图上面,借助于网格城市管理平台做好分类处理。拉网调查时,要对全区的所有部件进行拉网,然后让勘测部门做好实际的勘测,根据功能和类型的不同,将所有的部件做好细节分类,同时赋予不同部件不同的代码,在设计图例的前提下,让所有的部件都能结合实际需求做好定位标图,建立相关的属性信息和数据库信息编码。城市部件管理法在地理编码技术应用过程中,能够将城市中的所有管理内容变得更为精细,同时管理对象也要用数据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把城市的部件更为有序,定位更为精确,最终由粗放管理变成精细化管理,管理效率也由此得到提升。城市部件管理结合单元网格的管理要素,要求建立城市定量管理需求,管理过程中要满足定性需求,做好信息定位架构,这样能够为今后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建设和规划要点,并在应急相应项中做好多领域的内容拓展,让其应用的延伸性更好。
(三)城市“轴心”管理体制
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中要避免监督与管理不分、职责交叉的管理模式,管理中很多时候会出现缺乏管理协调性的情况,在整个政府城市管理职能化建设的过程中,最好通过监与管分离的方式让双轴化新型城市管理体制更为健全。监督轴就是城市监督管理中心,也是城市监督管理的专门评价机构,在监督管理中可以设立专门的呼叫中心,并要在监督管理过程中招聘多名城市监督管理员,这些人员要在管理中做好问题巡查和上报等工作细则。指挥轴主要是各级的政府职能综合部门(或称指挥中心),做好指挥中心的信息下达,并且要做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综合性治理,并把分散在各个地域的专业管理部门规划好,保障各个环节的执法力度达到预定的要求,共同履行城市管理的职责,要求依法处置管理中的各项问题。该管理体制在监督管理中将监督职能剥离开来,要求城市管理中是否有问题,或者是否结案都由监督中心全盘负责,管理中问题由谁处理、如何处理都是管理的核心。基于此,管理是要两个轴心彼此负责,彼此之间的相互牵制和相互辅助,都要借助管理资源做好相关的专业构建,让管理变得分条有序,这样就可以将管理由单兵作战变成协同作战,管理也就由多头管理变成了统一管理。
二、数字化管理的新启示
(一)统一规划、灵活应付
创新数字管理模式中要做好城市空间的应用管理,特别是现代社会中,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因而在城市管理中很多内容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故此,城市化建设中数字城市建设规划变得尤为重要,不断的推进数字化城市方案的更新和发展,要求两者能够实现统一,是管理的重要议题。数据技术的开发,以及数据中心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完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平台,建设过程中蕴含环保、绿化以及市容环卫等相关的要素,这些领域都要从基层数据平台入手。基于此,结合现有的信息化条件以及城市管理基础,可在轻重缓解中,让市民群众在关注热点问题的前提下做好薄弱环节控制,可以将很多事件纳入到数字化管理系统内,在扩大覆盖层面的同时,提升数字化城管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为相关的执法部门提供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执法依据。在执法建设中要注意拓展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另外要尽最大的可能升级信息化系统,让其快速的完成更新换代。
(二)依靠人民、依靠社会
数字化城市的建立是一项具有系统化的工程项目,若单独的依靠城市管理显然力度不够,故此城市中群众的参与和条块结合则变成管理的辅助措施。在重视数字化城市管理多元化的前提下,最好结合社区的管理经验,调动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小区的业主积极性,进而发挥社区和企业等非政府组织的数字化产生管理效用,带动城市化向着良性态势发展。数字化城市建设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在管理进程中做好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设,这样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前提下,采用积极的措施培育公民,完善公民参与采集,并将数字化建设拓展到不同的社区领域内,创新发展模式,进而为社区、企业、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创设便捷的平台,在鼓励和动员他们参与数字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减轻政府的负担,同时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结语
城市管理与城市中的市民需求有必然联系,如果城市管理落后于市民需求,就要重视城市建设中的城市问题解决,尤其是我国的很多城市已经开始进入到成熟的大中城市阶段,在此该问题表现的形式将更为突出。其中出现信息不及时反馈,管理被动和后置性大,政府在管理中缺位,专业化管理职责不够明确,这些问题的出现,让我国的城市化管理出现较大的问题,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政府的职能以及城市化管理机制在变革中开始逐步明确,在国内现有管理问题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形成系统、有效的城市发展是解决城市管理的可行性方案。
参考文献
[1] 温晓红.城市管理的数字化模式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长安大学,2013(09):71-72.
[2] 郑详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03):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