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效应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高如霞
[摘 要]本文界定了水利工程生态效应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的关系。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效应
中图分类号:TV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5-0043-01
1.水利工程生态效应内涵与特点
1.1 水利工程生态效应内涵
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发生改变,概括起来有四种情况:通道阻隔、径流调节、工程淹没、水温结构变化等,上述表现在生态系统中的响应,就是水利工程生态效应。同生态效应类似,水利工程生态效应的客观解释也包含了两个方面,水利工程的生态修复效应和生态破坏效应,前者也即水利工程的生态正效应,是指由于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得现有水流运行规律发生改变,河道水质改善、河流浅滩恢复,新的湿地形成;后者也即水利工程的生态负效应,是指水利工程直接对河流水生态系统产生的不利影响,如生态系统结构显著改变、水流紊乱、生产能力降低等,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因此,对于水利工程生态效应内涵的理解包含两个方面,既要关注其对生态造成的破坏,同时还要关注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带来的修复。从上述开展水利工程生态效应评价工作的目的来看,要着眼于水利工程的生态负效应,提出减轻或者消除生态负效应的措施和方法,包括生态修复技术、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等,从而使生态系统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水利工程生态效应评价的最终目标。
水利工程生态效应评价与己有的环境影响评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水利工程影响评价作为一项已经开展很长时间的实际工作,从最早关注工程对环境系统的影响,逐步涉及到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利工程生态效应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包含三个方面:
(1)评价目标和体系不同。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是以工程对环境影响为目标,其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各个方面,虽然其中包含生态效应,但范围不够全,需要与其他指标共同综合体现,不能准确的反映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响应,生态效应评价则是系统的从生态学概念入手,构建指标提出影响效应。
(2)评价内容不同。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含社会影响和自然影响两类,主要针对水利工程对所在区域大气、水、土壤、植被等的污染状况和质量等级,这些评价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水利工程对流域生态系统造成的更为敏感和不可逆的影响,缺乏被影响的自然社会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反馈作用研究。水利工程生态效应评价具有系统性特征,将水利工程整合到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中,分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带来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为工程的保留与否、功能改善、调度模式改变等提供科学依据。
(3)评价可靠性不同。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多在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或在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由于复杂水资源系统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如降雨在时空上的不确定性、不同时期用户对水量需求的不确定性,对工程的功能需求也存在
很大的不确定性,评估结果不能代表工程实施后的实际情况。生态效应评价是在工程建设运行以后进行的,能够更加切实的反映水利工程建设运行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的影响。由于以上因素,环境影响后评价也逐步得到了重视。
1.2 水利工程生态效应特点
(1)生态效应的时空性
水利工程生态效应与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各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大,如供水、发电、航运、灌溉等,各种水利工程迅速兴建起来,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愈发严重,部分影响会直接显现出来,如河流水文情势的变化、土地淹没、移民等,由此产生水温、水质的变化,鱼类、浮游动植物生境的变化等,有的影响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出来,如移民带来的土地利用、流域/区域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等。区域不同,气候特点及地形地貌也会有所差异,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带来的生态效应各不相同。因此,要针对具体工程项目,确定水利工程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代表性的物种及重要的环境因素等。
(2)生态效应的系统性
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为流域建立了一个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自然条件共同组合而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在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各类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使得这个系统成为一个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的群体。在这个复合生态系统中,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如水利工程的建设等,使得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性质、因素、后果等都具有系统性的特征。然而,在这个系统中,如果各项工程规划合理,实施有效,与自然之间就能够协调发展;反之,如果各项工程规划不当,整个系统将处于极为不稳定的状态,严重时甚至会给系统的主体一一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
(3)生态效应的累积性
目前,由于梯级水利工程的大量开发,对于流域生态环境造成的一大显著特征就是累积性。当某一生态环境因子发生变化时,这一变化不仅受到单个工程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流域内其他水利工程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经济资源结构、生态系统的冲突与平衡、社会结构的解体和重构等。梯级水利工程同单项工程不同,其影响具有系统性、群体性、潜在性和累积性。考虑到梯级水利工程的布置、开发时序等不同,对其所在流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将会造成不同的影响。
2.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
水利工程生态效应比较复杂,涉及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三大系统,其中不仅包含水循环这样的物理过程,同时也包含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生态环境的维持与改善,水利工程作为联系三大系统的纽带,有必要综合分析其与三大系统之间的关系。
(1)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关系
流域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复合系统,生态环境系统是复合系统内部各类生产活动所需要的物质与能量的来源,尤其是系统内部水循环、水资源的补给与利用,都离不开生态环境系统,一旦与生态环境系统脱离,整个系统将会崩溃。水作为生态环境系统重要的组成成分,为维持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发展提供了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在改善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人类的过分索取在一定程度上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副作用。
(2)水利工程与社会系统的关系
人类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修建水利工程等大规模的人类活动为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具有防洪、供水、灌溉、发电、旅游等社会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例如保障和改善人类居住条件、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安定等,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也带来了大量的移民问题,移民安置所带来的社会安定等问题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能否正常的建设运行.
(3)水利工程与经济系统的关系
水資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一切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都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水利工程的修建能够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方面表现在防洪、灌溉、航运等非盈利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表现在提供公共产品,获得经济效益。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类对水量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水量不足、水质不达标等问题日益凸显。
可以看出,水利工程是联系上述三个系统的桥梁,由于三个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因此,其中一个系统发生变化将会同时影响到其他系统的变化。
3.结语
水利工程生态效应的研究,能够从根本上评估水利工程对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孙宗凤,董增川.水利工程生态效应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4.
[2] 侯锐,陈静.国内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效应评价研究进展[Jl.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