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历史如何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品牌
科教导刊
2022年07月11日 15:13

借助课堂教学研究沙龙活动提升教学效益

王维琴

摘要 历史是初中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历史素养,实现历史教学效益最大化,成为当前初中历史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初中 历史 教学效益 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6.060

0前言

在素质教育备受重视的当前社会,历史学科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背负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历史素养的使命。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是初中历史老师应该深入探索的课题,笔者在此基础上展开具体的论述。

1创建一个良好的开头

一节课的开头对一节课的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老师要重视历史课的开头环节。学生如果在课堂开头没有集中注意力,就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再次集中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老师要在课堂的开头环节创设一个趣味性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将学生的眼光集中吸引过来,才能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进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初中历史老师可以从以下两个途径给课堂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开头:(1)借助多媒体,引入影视资源。历史是一门真实性的学科,很多历史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找到对应的真实资料和影视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影视资源,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借助相关的影视资源,可以让学生清楚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譬如,在学习《难忘九·一八》这一节课内容之前,历史老师可以找一些有关于九一八事件的影视视频给学生播放,让学生清楚了解到日本在我国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通过视频,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憎恨之情,等学生掌握了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内容,历史老师再引导学生进入课本进行学习,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又如在学习《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于丝绸之路的视频,让学生知道丝绸之路的由来,并领略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通过视频引起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兴趣,再回归课本进行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的“催化剂”和“润滑剂”,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想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感兴趣,首先得喜爱授课老师,而“第一印象”最为重要,历史老师在教学开始环节,要给学生留下亲切的印象,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持续保持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历史老师不仅在平时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特色。很多历史老师一走进课堂,直接就打开课本,机械照搬教材,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这不仅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也大打折扣。历史老师可以在课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述一些小故事,例如在学习《最可爱的人》这一课的时候,历史老师可以先找几个学生,说说自己认为最可爱的人是谁,什么原因使得他们可爱?学生会踊跃回答,说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亲朋好友,并且列出自己认为这些人可爱的理由。在学生结束回答之后,老师可以设置悬念:让我们看看课本中“最可爱的人”是谁,又是为什么可爱。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深入课本进行学习,继而有效掌握和吸收课本知识点。综上所述,历史老师要重视课堂的开头环节,营造愉悦、有趣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构建一个活跃、轻松的历史课堂,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重视课堂教学过程

前文中提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首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开头。良好的开头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学生真正进入到学习状态之后,历史老师接着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笔者认为,历史老师要想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2.1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做到松弛有度

课堂教学时间宝贵,初中学生面临中考,教学任务重,老师的教学压力也大,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一分一秒也浪费不得,历史老师要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在重点内容上多花一点时间,不重要的地方则一笔带过,突出教学重点内容,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据相关资料研究,一节课45分钟,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完全集中,如果历史老师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连续讲30分钟或者40分钟,能被学生吸收的却只有前面5分钟,或者中间10分钟,如何改善这一局面,能够让学生最大化吸收知识,笔者认为,历史老师必须要控制好自己的教学时间,譬如,某一节历史课中有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两个相对不重要的知识点,老师可以在前10分钟内对其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然后给学生自由支配3分钟的时间,接着老师再利用5分钟讲述其中的一个相对不重要的知识点,再让学生自由支配2分钟,以此类推,控制教学的时间,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让学生快速掌握和消化,然后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这种松弛有度的教学方式,既不会让学生感到疲惫,也不会因为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学习历史,并不是仅仅为了让学生知道过去发生过什么历史事件,而是让学生在掌握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立足未来。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就是掌握相关历史内容,甚至有些历史老师也存在这样的思想误区,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老师只重视学生的分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一切办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在素质教育全面深化的当前社会,初中历史老师要对这一点加以重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消除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而且,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当然,这些问题也要有艺术性,历史老师要做好相关的备课工作,不能仅仅根据课本内容让学生回答时间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相关人物,这种问题浮于表面,没有什么实际的教学意义,对学生的思维也起不到激发的作用。历史老师要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历史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比较,这样的问题才具有价值,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实际意义。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历史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视频,或者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然后让学生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中找出中国当时战败的原因,并说一说自己从中日甲午战争中获得的感受和想法。

2.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尝到了“当家做主”的滋味,学习态度也就不再被动,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很多知识点不是靠课堂有限的45分钟就能分析清楚,需要学生主动去查阅一些资料,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样才能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笔者认为,历史老师可以通过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例如,在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内容的时候,由于这一节内容层次复杂,故事情节多,如果老师照搬教材、照本宣科,学生不仅不能清除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也无法理清头绪,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创设开放性课堂,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再和其他学生进行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收获和学习心得。除此之外,历史老师还可以创设辩论赛,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为正方,持的观点是“鸦片战争利大于弊”,还有一组则为反方,持的观点是“鸦片战争弊大于利”,让两组学生进行激烈辩论,在辩论中,每组学生为了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需要查阅大量资料,与此同时还听取了对方的观点,有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辩论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有效凸显出来,成为历史课堂的主角,学习态度也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

2.4采取分层教学,关注学困生

要想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必须要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每个班级中都有学困生,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优等生,学困生就会越来越“困”,最后拖班级的后腿,优等生历史成绩上升,学困生历史成绩下降,导致最后正负相抵,课堂整体教学效益不升反降。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老师要采取分层教学方式,对学困生进行重点关注,帮助学困生提高历史成绩。历史老师可以从教学目标上进行分层,同时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让学困生不断巩固基础,继而逐渐进步,优等生不断拓展学习,向更高的目标前进。除此之外,历史老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每个小组之间既安排优等生,也安排中等生和差等生,让优等生带中等生,中等生带学困生,从而达到整体性的提升,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3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老师要想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首先得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且创新教学方式,既要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也不能忽視教学的开始环节,充分掌握、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一秒,同时还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优等生和学困生一同进步,从而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整体教学效率。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学生 历史 老师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