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法律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22年07月31日 22:56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论

王加福

[摘 要]在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渡中,改革开放将近30年,各类企业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壮大起来,以国家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为主导地位,集中垄断资源、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的格局被“破冰”,企业发展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此同时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日新月异般的颁布和出台。今天的企业经济增长速度之快与企业管理法治意识之淡薄发生明显反差距,以经济建设和法律风险控制如何平行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对策。

[关键词]企业 法律 风险控制 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D9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4-0298-02

一、企业法律风险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法制意识淡薄

企业法制意识淡薄普遍表现在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各个层级中,首先企业组织结构设计过程中,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设置法务工作职能部门,属于空白状态,甚至企业基本的法律工作兼职人员都没有,企业基本上是重抓经济,为了短期经济利益,无意放上国家法律法规的禁止的市场经济行为,有些虽然了解法律法规禁止的,但是出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故意或者侥幸心理避开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最终企业或者员工一旦涉法涉诉,无从适从,企业经常莫名其妙推上被告席上,往往是“赔了夫人折了兵,输了官司赔了钱”现象经常发生,企业不知道如何应对突如其来法律风险事件。往往要么求助政府的行政手段干预,要么自行非法、草率、主观武断、甚至是暴力摆平事件,为日后又埋下“伏笔”,事后又引起更大的法律事件纠纷案件。

(二)企业发生侵权行为

1、侵犯知识产权

现代化的企业大部分都以科技为竞争力,科技产品、技术发明、核心技术、专利产品、技术革新、先进工艺、保密配方等等,都无不体现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被保护的范畴中,企业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意无意侵犯他人或者企业知识产权;要么被他人或者其他企业侵犯自己的知识产权,自己不知道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反而具有法律意识强的企业往往先声夺人,后发制人的利用法律武器钻法律的“空子”。

2、侵犯人身权利

⑴治安保卫工作人员非法攻击人身

企业治安保卫组织在日常执勤管理工作中,由于法制意识淡薄,侵犯员工或者其他人员合法权益的情况发生。特别在企业保卫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企业即将退休的老同志、工伤等人员组成或者地方保安服务公司派遣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比较低,没有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治安保卫工作条例规定,违法违规执勤,有的企业的保卫组织成为企业暴力机构,企业高管的打手、帮凶,在治安保卫执勤过程中非法殴打员工,超越职权范围的行为,非法扣押、搜查人身、殴打违法嫌疑人,甚至严重到过失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情况都存在,最终企业和治安保卫人员涉法涉诉,被追究法律责任。

⑵劳动安全得不到保障

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劳动安全保护存在的问题,首先企业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员工相关保险问题比较突出;其次是现场劳动安全保护条件达不到安全要求,比如员工劳动防护工具、用品不够、安全教育缺失,工作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违章指挥、强行作业,违规操作等,员工一旦发生安全伤亡事故,在医疗、工伤待遇等得不到应有的救助,企业又拿不出相应的支付费用,劳动安全纠纷事件频发,员工人身权益受到损害而导致劳动纠纷案件。

⑶职业健康得不到保护

任何企业都不同程度涉及到因工作环境导致职业病的防护问题,比如电磁辐射、重金属污染、有毒有害物质中毒、工作现场粉尘污染等等,因所涉及工作环境导致职业病的发生,很多时候企业员工处于不知情或者是被动知道的状况,职业病防治检查工作企业做的很少,即使有的企业做了职业病防治检查工作,检查结果都是企业保管拥有,不直接给员工个人,因此企业职业病防治检查的主动权在企业,员工都是被动接收企业的“答案”,正常与否企业说了算。

(三)合同管理不规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是企业业务合同的纽带。合同履行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的实现和健康发展,同时也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稳定。从合同产生、履行到终止,都充满着矛盾,而这种矛盾的解决,不仅需要企业具有娴熟的业务经验流程的法务工作人员操作,同时也要求其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管理意识,很多企业恰恰在合同管理中出现了问题:

1、经济合同审查不严

企业民事、商事各种谈判活动过程中,所签订的合同未经过严格的法律审查,包括合同缔约主体资格,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的营业执照、各种契证、信用证明、认证书等原件,审查对方资信状况,资金规模、经营实力、领导人素质、产品质量、市场覆盖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以往客户的评价,流动资金状况,支付能力等状况。企业未经法律程序审查,草率签订合同,导致合同不能按约履行,甚至发生合同诈骗等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2、劳动合同不规范

企业为了降低劳动成本,就对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方面进行改革,内部制度违法国家劳动合同法有关内容,与员工签订不规范或者违法的劳动合同法,外包工序签订内部格式条款或者不具备劳动主体资格的无效合同,导致员工具有劳动事实关系存在,为了逃避缴纳各种保险费用,工资、福利待遇的高额支付等,企业经常与国家劳动合同法打“擦边球”的游戏,最终经常发生劳动合同纠纷事件。

(四)企业干部、员工履行职务违法违纪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广大干部、员工又是企业管理的主体,两个主体都是市场经济运作中主导者和具体操作者,企业本身应用法律思维管理与经营企业理念、意识差,企业不可能充分实现企业法治的流程控制,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与国家利益发生变革,企业与企业利益发生矛盾,企业与员工利益发生冲突,在各种利益格局面前,往往人的意志接受严谨考验,一旦价值观发生改变,个人利益至善的价值理念形成,导致干部、员工在职务履行过程中发生各种職务犯罪,比如:企业工作人员行贿受贿、职务侵占、经济诈骗等,而企业职务犯罪大部分是经济犯罪,经济又是企业核心所在。

二、企业法律风险控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注重抓经济,忽略法制机制建设

市场经济主导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存在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营利,没有利润,企业将失去其生存的价值,因此企业首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30年,国有企业面临体制改革转型,集体、个私企业市场准入不规范,本身经济实力相对国有企业弱一些,市场经济培育、发展过程中,企业围绕经济发展为主线,无力顾及法制机制建设。

(二)法律知识的学习渠道单一

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围绕产品生产、经营、销售、如何获取更大利益和生产效益,本身对干部、员工的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就很少,加上目前对法律法规知识的获取的渠道仅仅是社会普法、专业人士、法律院校老师等传授,大部分司法资源集中在公、检、法、司的少数单位,因此企业广大干部员工学习法律知识途径相对单一,导致企业广大干部员工法律素质偏低。

(三)法律执行难的问题困扰

企业在现实生活实践中,“打官司难、打完官司执行更难”的现象存在,企业一旦受到涉法涉訴的法律纠纷事件,利用法律途径解决纠纷事件观念意识与生俱来就淡薄,纠纷事件本身诉讼程序复杂,工作流程多、时间长、司法成本高,执行难等问题的困扰,企业首先法制观念就已经很淡薄,面对法律执行难的“门坎”问题,主观上更不愿意接受依法管理和法治行为。

(四)依法治企缺乏监管

企业依法治企,依法的源头首先是要有指令者,目前企业依法的指令者是政府或者政府相关执法职能部门,没有强有力的依法监督执行部门,企业是不会主动接受依法治企而管理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企业本身法制意识就淡薄,如果还要给企业带了无形的生产成本,企业就避而绕过自认为会增加企业成本的这个依法治企的“累赘”。

三、企业法律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企业法务工作组织机构

以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为核心,建立健全企业法务工作体系,增强企业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法制意识,为企业的发展得到法制保障。企业无论大小,只要进入市场经济“游戏规则”中,企业必须遵守市场经济规则,同时更加遵守国家相关企业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条例。首先企业要按照企业性质、日常业务开展情况,所涉及行业、产业发展规模等建立健全企业法务工作机构,设置专兼职的企业法务工作人员,或者外聘律师。不断的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法律顾问制度和优化法务工作流程,提高企业法律服务工作人员素质和依法治企能力和水平。

(二)扩展法律知识培训、学习途径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构建依法治企的良好法制环境,全面提升企业广大干部、员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制意识,依法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推进企业合规文化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方法方式,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每年学习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生活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少于16小时,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法制讲座、专业法律培训、法律知识考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等形式学习法律法规,增强企业领导干部、各级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

(三)法律风险防范控制与绩效挂钩

企业法律风险机制、体系建立健全以后,如何落实是企业法律风险控制和法务工作开展的一大顽症,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企业法律风险控制机制和体系,少部分建立了企业法务工作机制,虽然体系完备,都是形同虚设,制度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执行和落实在会议室里,为什么?企业绩效考核出了问题,企业压根就没有把法律风险控制成本效益与经济效益挂钩,并列考核,只注重市场经济效益,忽略了法治效益,因此企业市场经济和法治经济两者绩效并列考核,有利于促进法律风险防范控制意识的形成。

(四)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的意识强化

1、市场经济与法治紧密相连

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倡导效率优先、公平竞争、实行支付依法宏观调控,崇尚社会公平主义,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同法治紧密相连,是法治经济,严格按照体现劳动者意志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律运作的经济,法治是市场经济的规则,它规范市场的行为,制约市场的运营,调控市场方向、结构、规模、速度,保障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因此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平行发展、紧密相连。

2、依法行为为标准

市场经济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规则法律化、制度化、将“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上升为法律,使经济主体的各种行为得以高效、公平进行。设定各种相关主体之间权利、义务与责任,深层次上调解自由与次序、公平与效率、经济主体与政府、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平衡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自身利益和他人利益、投资者利益与劳动者利益,解决仅凭行政或者道德手段难以处理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提供制度化的有效途径才能为市场经济营造可持续的、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

3、依法经营为前提

依法经营是市场经济作为法治经济的另一个特征,法治经济实际上就是法律调解的经济,也是市场经济各种主体依法经营、依法办事、依法活动的经济。只有依法经营,所有经济主体才能不断的开发新产品、提供优质服务、创造最佳业绩;各种经济主体才能在市场上依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实现融资,取得贷款,获得资源不断壮大自己;各种经济主体才能站在技术高端,尊重人才,自觉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自主开发新技术,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各种经济主体诚实守信,及时全面履约,树立起良好的商业信誉,提升品牌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胜出;各种经济主体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尽快做到低投入、高效益、零污染,肩负起节约资源、循环利用资源、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沿着可持续的道路发展;各种经济主体才能确实尊重劳动者权益、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尊重他们的民主权利,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政府相关职部门加强对企业法律服务的指导和监督

企业依法、规范经营管理,除了企业本身具有法制意识的同时,主动的按照市场经济规范经营行为,依法管理,市场经济需要靠法制来保障和约束,才能更好发展市场经济。作为政府相关职能主管部门依法对企业对口、专业的业务指导、依法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监督,特别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方面指导、帮助,有利于企业规范运作,企业自我约束和依法治企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意识得到加强。

结束语

法律事务不断进入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生活管理中,建立和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法律顾问制度和法律管理工作体系,内外合力,实现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民事、商事法务活动、企业重大决策进行法律审核,法律风险防控关口前移,牢固树立依法治企、民主决策,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的理念。强化依法经营、管理的企业法制文化氛围。做到事前防范为主、事中控制为重、事后补救为辅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依法治企的能力和水平。善于利用法律手段、措施来规范职务履职过程中的合法合规、合纪性,避免或者挽回企业重大经济损失,保护企业资产保值、增值,避免因职务履职而违法违规、违纪的潜在法律风险,个人受到涉法涉诉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10.01)实施.

[2] 《民法学》作者:姚新华孙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3]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读本》作者:吴爱英欧阳坚黄淑和张苏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09).

[4] 《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2004]第6号文件.

[5] 《新编经济法教程》作者:安树昆黄晓群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2006.11).

[6] 《干部法律知识读本》作者:吴爱英欧阳坚张苏军法律出版社出版(2006.09.).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企业 文章 生活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