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优化路径.doc
朱晓杰
[摘 要]近年来,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关注,研究其优化路径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从多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TP3-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4-0227-01
一、前言
作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学科,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问题的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提升。本文從概述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概述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型、应用型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在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从事计算机教学这么多年,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开始学习计算机时,由于好奇心所致,大多数学习热情、积极性很高,同学们都想学、爱学,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难度的增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甚至认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与社会上的计算机应用存在一定的距离,于是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呢?这就需要计算机教师要多动脑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为教学而教学
计算机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对计算机的具体操作,而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利用计算机搜索、获取信息,并利用所获取的信息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眼前的实际情况是教师是为教学而教学,为考试而教学。上课时教师讲解的不是如何利用计算机去获取信息,在生活中如何利用计算机去多快好省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是去跟学生强调哪些是重点,哪些必须记住,哪些是近年来考试的重点。如此教学的结果,就是误导学生背记一些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际操作技能。
2.教师缺乏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事物,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很肤浅、很不系统。它在教学中的应用还是刚刚起步,许多老师使用计算机的意识不强,计算机应用水平较低。要熟悉计算机的硬、软件,探索计算机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特点,做到合理利用,需要额外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会使一些教师知难而退,从而影响了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使计算机辅导教学的优势大打折扣。
3.学生过分依赖计算机
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首先要明确的是“辅助”,而不是“代替”。学生普遍喜爱计算机这种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直观的信息表达方式。如果盲目地、不加分析地使用计算机教学完全代替其他教学手段,会使学生过分依赖计算机学习,使学生在实验、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所受的思维、操作、分析、观察能力的锻炼以及意志、毅力等品质的形成受到影响。且使学生易于沉迷在计算机的娱乐中,而影响正常学习。
4.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一小部分教师由于或多或少接受一些教学新理念,逐渐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边讲解边通过大屏幕为学生做示范,学生能够通过屏幕清楚地了解每一步的操作过程,从而加深新知识的印象,获得正确的操作方法。可是,由于教师对多媒体的认识并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导致在课堂教学中,黑板被屏幕所取代,教师的板书不是体现在黑板上,而是通过屏幕展示出来。因此,虽然这种教学方式添加了多媒体的参与,可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中心,学生也没有改变从属、被动的地位。归根结底,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仍然很少,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多媒体屏幕的作用无非是使学生观察得更加清楚而已。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四、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优化路径
1.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目前我国中小学、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普遍采用集中教育管理方式,而未来计算机教育应从集中走向分散,使学生随时随地接触到计算机,而不必非要到专门的计算机教室,使直观感性教育发挥更佳效能。这就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校园多媒体网络技术,目前应充分发挥现有设备设施的优势,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学生实际操作时间,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2.大力开发学校综合电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投影设备、计算机演示设备、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这样既利于教师采用形象生动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双向交流和单独辅导、咨询,还可以通过网络接收或转播其他院校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况,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榜样,增强教学效果,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综合效能。
3.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加强教师素质建设。教学活动实际上应该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识、开创新思路、掌握新的学习手段的过程。而这种根本性的转变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要求教师能够准确地解答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要承认自己在某些知识方面的简略,从而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能够进入最佳的思维状态。同时,计算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带领学生共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点掌握好教学环节的设计,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硬件技术不断更新,软件版本不断升级。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学会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对某些学科的兴趣,绝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做的,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理解能力与求知水平,事先准备一些开发智力的小软件,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产生成功的喜悦感,从而愿意接触相关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求知欲,进而教师再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应用软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优化路径的研究分析,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应该加强对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问题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具体优化路径的可行性与协调性。
参考文献
[1] 华晓宇.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03):88-89.
[2] 於琳琳.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9):115-116.
[3] 郭涛.高职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浅析[J].考试周刊.2011(05):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