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掠夺性期刊引发的反思

品牌
科技传播
2022年08月20日 06:48

掠夺性期刊黑名单应尽早公布

杨克魁++姚亚楠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期刊存在掠夺性现象,掠夺性期刊对科技期刊及学术出版诚信产生较大危害。期刊掠夺性问题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规范落实同行评议、完善编辑出版流程管理、实行有效监督机制和科研评价标准等。对期刊的科研诚信约束和学术伦理规范教育,遏制期刊掠夺性现象,对于维护出版正常秩序和降低掠夺性期刊的社会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掠夺性期刊;同行评议;科研评价;学术监督;出版伦理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90-0013-02

2017年4月20日,施普林格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决定撤稿107篇涉嫌造假论文一事引发热议。所撤论文的主要作者均来自中国。随后上海交通大学江晓原教授就此事发表了一篇名为《应该尽快公布“掠夺性期刊”黑名单》[1],被广泛转载。“掠夺性期刊”(Predatory Journals)其实并非新名词,它源于掠夺性开发的市场环境和经营不计后果的掠夺性经营方式,进而出现了越来越多“掠夺成性的”出版商们——以盈利至上,打着“正规权威”的幌子,论文接受率高但同行评议的数量和质量并无保证。这种掠夺性现象严重破坏了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降低了科技期刊在人们心目中的可信性、专业性以及正确性,甚至出版一些违背科学的“研究成果”误导读者,挑战学术科研诚信的底线。

尽管《肿瘤生物学》撤稿造假论文获得了不少口碑和学术声誉,但是其揭露的期刊存在掠夺性问题也值得人们深思。如何识别和防范掠夺性期刊?掠夺性期刊具有几个明显的特征,包括每期页码较多、刊载大量论文、收取高额发表费用、迷惑欺诈性、地区分布广泛等;还有一些期刊存在掠夺性现象,编辑、审稿质量、服务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类期刊不进行真实和认真的同行评议,甚至编列虚假的编委会和评审专家名单,模仿知名期刊的网站内容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利欲熏心”的杂志[2]。产生根源在于背后巨大利益驱动以及急功近利的论文发表需求,而网络的发展以及第三方中介的活跃也诱发了掠夺性期刊的侵略力。而在防范期刊存在的掠夺性问题方面,主要包括规范落实同行评议、完善编辑出版流程管理、实行有效监督机制等等。

1 严审专家队伍,避免学术不端

在此案例中,撤稿的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存在虚拟学者受聘期刊编委以及第三方机构为这些论文提供潜在同行评审人的造假细节。同行评议需要一定数量的、能胜任的、能够履行公正评审的专家群体,期刊编辑在评审专家库的建设和同行评议意见审核方面负有责任[3]。专家库建设时应核实评审人的真实姓名和身份。像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要申请成为编辑委员必须先填写《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任职资格推荐表》,除了列明联系方式还要对研究方向、任职条件进行阐述,同时该专家所在单位也要给出意见并盖章,在学术团体中的兼职情况还要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虚假的可能性;进一步核实其近年发表的主要论文题目及出版著作、承担课题、科技成果项目,可以明确其所能承担何种专业论文的评审方向。

英国《自然》(Nature)杂志曾发表了一项波兰弗罗茨瓦夫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的调查研究。索洛夫斯基等研究者于2015年虚造了一个名为“安娜·O.苏斯特”(Anna O.Szust)的学者,向360家科学期刊发送简历和求职信,申请成为其编委会成员。最终,48本期刊表示任命“苏斯特”为编辑,其中4本甚至直接表示任命她为主编。这些期刊往往几天之内便发出录用通知,并未对“苏斯特”的学术水平和是否胜任编委工作进行考察,而只是强调搜集付费出版文章的重要性[4]。这种掠夺性期刊以营利为目的,忽视学术质量的重要性,往往会影响成果评价的可信性,会给作者及其所属机构带来损失。

2 编辑流程的规范把关

审稿制度作为科技期刊的重要编辑流程,应坚持准确性和公正性原则,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性强的研究结果。各个期刊应建立规范的出版和管理规章制度,像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就明确规定了《编辑部日常编辑工作规程》,要求对每一篇来稿,分管编辑首先要进行及时初审;需要送外审的稿件,按照对口、交叉、保密的原则送有关专家审阅,原则上每稿至少送2位专家评审;外审后再由编审小组或编委定稿会讨论稿件取舍;文稿修回后,一般由编辑人员复审,有重要修改的则请原审者复审。作者推荐审稿人是否采纳取决于编辑部,应该根据专业方向针对性送审,还要注意回避制度。

许多期刊都对外声称自己是严格按照三审制经过同行评议的期刊,可是从出版论文情况来看却存在伪审稿现象,在整个审稿环节是存在漏洞的。2013年,Bohannon揭露了OA期刊的掠奪性现象,他编造一篇有明显缺陷的实验文章,投递到300多个OA期刊,结果超过一半的期刊接受了这篇文章,期刊编辑及审稿人未能发现这篇文章的缺陷[5]。所以,科技期刊编辑人员还应该及时分析专家评审意见的数量和质量等,充分权衡评审报告的正确性和公正性,有利于改进评议工作,纠正存在的问题。

3 正本清源,重视出版伦理

学术期刊以先进的文化思想、精神价值和最新的科技成果为主要传播内容,期刊无论以什么方式和什么性质办刊,社会效益是其最主要的办刊目的。严把办刊标准,包括期刊方向、稿件撰写标准、同行公平公正评审标准,稿件伦理道德以及编校标准等,是避免期刊掠夺性现象的重要措施[6]。

学术出版界存在一些不端行为,除了论文抄袭多投之外,还有一些代写代投代发代评的第三方机构存在,这些所谓的“学术写作助手”还可以提供稿件润色加工,重复率修改,甚至更全面的稿件一条龙服务。我们应该本着科学办刊原则,严格遵守出版伦理道德规范,抵制一切学术不端行为,避免对评审专家信息及其评审意见审核不严等问题,一旦发现代写、代找同行评议、代发表论文的等行为应拒绝并举报。

4 健全监督机制和科研诚信约束

掠夺性期刊对科技期刊的正常出版秩序,现有的应对措施主要是信息公示和社会监督。国外掠夺性期刊的“黑名单”近几年屡被曝光,如美国科罗拉大学的图书馆员Jeffrey Beall 对开放获取领域的掠夺性期刊进行了跟踪揭示,并将其总结的712种掠夺性期刊在网络平台(http://scholarlyoa.com)公布[2],还有一些研究者对于掠夺性期刊的识别和防范进行了初步探讨[7]。科研人员的警惕性也在慢慢增強,不过“掠夺性”期刊仍然蔓草难除。学术出版界有共同的责任去维护科研诚信。

作为编者,正规期刊可以通过自己的宣传渠道如期刊载体、网站、、微博等平台发表声明,列出黑名单帮助读者、作者和审稿专家识别;科研评价机构应对这些期刊所发表的文章予以鉴别,防止将低劣期刊误诊为高影响力期刊;更重要的是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学术监督惩罚机制和科研评价标准,加强对科技期刊的质量监控,及时更新掠夺性期刊和质量低劣的期刊目录,强化对期刊的科研诚信约束和学术伦理规范教育,减少文章滥发现象。

5 结论

科技期刊往往具有较强的学术导向性,报道本学科的重大科研进展和成果,积极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期刊的学术质量、编辑质量还有组织管理质量都决定了期刊的口碑、自我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在当前环境下,过多过滥的学术文章和掠夺性期刊已经威胁到了科技的健康发展,提高编辑出版水平,遏制期刊掠夺性现象,对于维护出版正常秩序和降低掠夺性期刊的社会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江晓原.应该尽快公布“掠夺性期刊”黑名单[EB/OL].(2017-04-27)[2017-5-4].http://chuansong.me/n/1793473051223.

[2]郭进京,陈秀娟,陈雪飞,等.劫持性期刊现象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5):16-24.

[3]姚亚楠,杨克魁,甘章平,等.科技期刊同行评议发展趋势探索[J].价值工程,2011(32):14-15.

[4]姚晓丹.“掠夺性”期刊引发学界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4-07(3).

[5]Bohannon J. Whos afraid of peer review?[J].Science,2013,342(6154):60-65.

[6]于伯章. 伪审稿及其预防措施[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27(3):283-286.

[7]Danevska L, Spiroski M, Donev D, et al. How to Recognize and Avoid Potential, Possible, or Probable Predatory Open-Access Publishers, Standalone, and Hijacked Journals[J].Pril (Makedon Akad Nauk Umet Odd Med Nauki), 2016,37(2-3):5-13.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章 掠夺性 期刊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