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课程改革的思考

品牌
科技资讯
2022年09月02日 02:46

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

高玉+杨贺绪

摘 要:该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课程改革为中心,从课程现状的分析为出发点,介绍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重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课程改革作了思考,提出了课程改革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转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c)-0176-02

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势在必行。而转型发展蕴含了办学理念、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办学功能、办学整体形态及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等全方位的转型。其中,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等要素的转型主要涉及到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1 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大环境下,要获得转型的成功,培养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懂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为国家走向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需要进行多方位的改革,其中课程的改革是转型发展的关键。

1.1 课程地位

《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作为高等学校机械及近机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主要包含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常用金属及其合金、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铸造、锻压、焊接等热加工工艺、机械零件材料及毛坯的选择与质量检验等方面的内容,课程内容广泛、综合性和实践性强,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模具设计等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整个机械专业的课程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初步具备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根据零件工作条件和失效方式,合理选择与使用机械工程材料,制定合理的热加工工艺路线,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1.2 课程现状

对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课程教学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第一、教学内容脱离现实需要。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新建本科院校或者是一些老牌大学的独立学院,其人才培养方案与“985”、“211”高校所差无几,在教学方式上也是照搬传统大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传授学生系统的知识上。但实际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传统大学在定位上就是不同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重点是要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就应该侧重于应用而不是理论知识的传递、记忆和模仿;第二,教学方式背离学生实际。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课程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还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缺乏对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和互动,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式学习模式当中。但实际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普遍高考分数较低,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欠缺,但动手能力较强,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适用。此外,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在网络新媒体的熏陶下,对多样性的学习需求较高,就需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实践环节少且不系统。多数高校《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或同类课程实践环节较少,一般只有6学时左右,并且安排在课程相关理论教学内容之后进行,多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的实践,较为分散,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系统性实践学习,导致学生学到的是一个个的知识碎片,不能很好地将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来理解,实践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强化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因此,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2 课程改革的主要方法

针对《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指导下,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与學习方式相匹配,学习方式要与内容匹配,内容要与学习目标相匹配,就要将课堂讲授与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效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等方面做出改革,以引导学生提高对课程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价值观的形成,真正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该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在该课程改革中的一些做法。

2.1 教学内容改革

潘懋元先生说过:“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是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等”。这就表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理论教学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为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主要进行实践环节的改革,开发课程课内实验,将实践学时加大为12学时,并将所有的实践项目进行统筹安排,集中完成,将实践环节一体化,形成综合性实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材料的整体分析过程,建立起系统的实践体系,通过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系统、更加深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校外认识实习与该课程结合,带着知识进企业,在实习中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带着问题回课堂,在理论学习中消化实际问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2.2 教学方法改革

除了加大实践环节之外,我们对传统的“一个老师一支笔、一节课程讲到底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加大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对于部分教学内容采取翻转课堂式教学,以任务驱动为前提,倡导探究式、讨论式学习方法,通过给学生设计一定的任务,将学生进行分组,由学生自己组织在课下完成讨论,在课上由各组学生代表进行整理发言,教师给出点评、补充;其次,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及生产实际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自行通过网络、书籍等相关资料提出解决措施,课堂随机让某些同学分享自己的解决措施,其他同学可以进行提问及补充,讨论得到最优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保证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中;再次,对于部分实践性较强的章节,如铸造、锻压过程,在教学中则采用实例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先前在企业进行的认识实习,以观看生产过程的影像资料等视频、图片为主,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较高,让学生在观看录像中自己比较总结出不同工艺的特点、应用范围及优缺点等。

2.3 考核方式改革

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将实践学时加大为12学时,而且加大了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因此在该课程的考核中加大了过程考核,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调整为5∶5,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当然平时的考核要有相应的支撑材料作为依据,比如学生的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的记录、参与的课堂互动等等。

3 结语

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通过对《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课程进行的几轮教学改革可以看出,课程改革是转型发展的重点之一,只有不断通过课程改革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同时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化,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利用资源,锻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懂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才能促进转型成功,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章 学生 记忆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