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棚环境监测系统
刘然
[摘 要]本文通过对农村环境污染特征的有效分析,充分的结合各个环境监测试点村庄的实际情况,最终明确了农村环境监测的布点原则与指标优化方法,为构建新型的农村环境质量体系打好了基础。
[关键词]农村环境监测;布点原则;指标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X8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4-0217-01
引言:我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村中存在着对众多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产生出了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其主要的来源有:农业化学品的施入、酸雨的沉降、家禽的养殖、生活中污水、垃圾的排放等等。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等特征。因此,应用传统的方法难以有效进行环境监测、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模式。因此,本文针对国内外农村地区环境监测现状、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现状、我国农村环境监测的布点原则与指标优化方法三个方面内容进行论述。
一、国内外农村地区环境监测现状
日本、欧美等国家对于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监测问题进行了长时间探索工作。其中,BAT技术是一种可以应用的最佳可用技术模式,对于控制好我国农村地区的污染排放指标发挥出重要作用。由于农村地区的污染问题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等特征。因此,运用合理化方式进行农村环境监测的布点、优化其指标参数成为了全世界众多国家关注的热点话题。
我国在40年的改革开放中主要探索的是对城市污染问题进行有效治理,为人们构建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缺乏对农村地区环境污染治理的探索。但是,到今天为止,我国还没有构建起高质量农村环境监测的布点与指标优化体系,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技术指标规范模式,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的进步和发展[1]。
二、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现状
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已经非常的严重。其主要的污染方式有:第一,农业生产污染问题。众多的农村土地在种植中应用了大量化肥、农药、农膜等。同时,大量的酸雨、污染灌溉等方式造成了大量污染物在土壤中沉积,降低了土壤的功能和应用质量。第二,乡镇企业污染加剧。从近些年中的调查情况得知,大量的乡镇企业在发展中是以牺牲环境为重要代价的,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被排放出来,极大污染了农村地区环境。第三,卫生环境的污染。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生活进行了大量污染物的排放、饲养的各种各样家禽动物也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污染、粪便的排放。而众多农村地区对于此类问题缺乏处理的举措,造成了环境污染程度提升,对于广大群众的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2]。
三、我国农村环境监测的布点原则与指标优化方法
(一)布点原则
对于全国具有代表性的267个村庄进行环境调查,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并且全面深入其中10个村庄进行调研活动,最终明确了我国农村地区环境监测布点的原则。
(二)采样方法
针对不同的目标污染物,运用不同的采样方式,提升采样的质量和水平。具体来讲,第一,饮用水源地采样。在饮用水源地水口附近进行必要布点监测。比如:对于水深不足1米的,需要在其1/2深处进行采样。水深在1到5米的,需要在水下0.5米的地方进行采样。水深在5到10米的,需要在水面下0.5米处、在河底0.5米以上的位置进行混合采样工作。而对于一些水深在10米以上的,需要在河底0.5米以上的位置、水面下0.5米处、1/2深处进行高质量混合采样。而对于井水、泉水等需要在水源地直接进行取水采样处理。第二,河流与水库采样。对于此类的河流、水库需要严格的依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进行断面控制,不在断面进行垂线、分层,而是在其水深不到0.5米,需要在1/2深处进行采样。而采样的地点需要尽量避开污染源排污口。而对于村级以上的河流,需要将监测点布置在河流下游500米处的位置。而对于河流长度在1000范围内的滞留河流则不需要进行监测工作。第三,空气的采样。在农村居民聚居中心位置布设1个采样点,在当地主导季风上风向500到1000米的位置、当地主导季风下风向500到1000米的位置各设置1个采样点。采样点需要有效性的避开树木和主要污染源,提升采样的质量和水平。第四,土壤采样。需要以村庄为单位,在重点的污染场地布设3个采样点、在基本农田布设3个采样点、在菜地布设3个采样点。
(三)指标优化方案
有关的监测人员需要充分进行村庄实际调查,结合国内外的有关技术指标和农村环境监测结果,最终明确农村地区环境监测指标方案。(其详细的指标数据从表1中体现)
(四)监测指标优化举措
为进一步优化农村环境监测指标,需要有关方面的人员开展以下工作。第一,提升有关监测人员的素质。比如:定期需要对有关監测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工作,牢固的树立起他们爱岗敬业、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素养,提升农村质量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第二,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农村质量环境监测工作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给予必要扶持和帮助,有利于专业化的研究结构,购买大量专业化监测设备、聘请高素质监测人员,提升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水平,优化农村环境监测技术指标,为今后制定出环境污染解决方案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参考[3]。
结论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需要依照科学原则和合理化技术指标来进行,充分的参考国内外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模式,加大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力度,应用专业化的人员来开展工作,最终提高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质量和水平,为今后开展环境治理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晓军,王晓斐,孙聪,郝英群,毕军平,廖岳华,周扣洪,张宗祥,陆泗进.农村环境监测的布点原则与指标优化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2,06:128-133.
[2] 肖辰畅,吴文晖,邓荣,廖岳华,易敏,朱书平.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06: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