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关税壁垒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对策研究
王苏全++张津
[摘 要]我国在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日益严峻的贸易环境和日渐增多的贸易摩擦同样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在我国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实行“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日益频繁的贸易摩擦严重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研究如何有效防范贸易摩擦对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贸易摩擦 反倾销 反补贴中图分类号:U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9-0318-01
自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早在201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贸易国,货物贸易总出口额15779.3亿美元,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40%-50%。随着中国逐渐成为贸易与经济大国及国际贸易利益格局变化,中国对外贸易所遭遇的贸易摩擦也愈来愈多,有效防范贸易摩擦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导致世界各国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在数量上不断增多,在手段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1.贸易摩擦形式的热点发生转变
虽然反倾销依然是中国遭遇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但是其重要性与影响正在因客观因素的改变而下降。与此相对应的是,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的使用频率开始不断的加大。从2004年到2016年,采用反倾销的贸易摩擦形式的案件整体呈下降趋势,而采用反补贴的贸易摩擦形式的案件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2.贸易摩擦的发起国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
从入世以来中国遭遇贸易摩擦的数量增长态势来看,中国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贸易摩擦数量的增势非常明显。发达国家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数量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的97%降低到目前的60%,而发展中国家则从不到3%上升到40%。从图1看出截至2016年,除欧盟和美国之外,对我国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前十的国家和地区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就有7个。
3.知识产权救济呈直线上升趋势
“337调查”是知识产权救济的一种主要形式。作为美国特有的贸易救济手段,“337调查”在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方面作用显著,中国2001加入WTO后,美国针对我国的337调查有明显的上升,并在2007年达到高点,2008年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国经济,其对我国337调查有所下降,美国为了摆脱经济困境,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在2010、2011年其对我国337调查迅速增加,高达26起、27起。在之后的几年调查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但相对量较高。
4.“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新变化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将加大基础设施及大工业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这将使得我国企业与德国、日本等大工业出口大国产生更直接的冲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对以美国、日本为首的亚洲开发银行构成了威胁,引来了美国和日本的阻挠。“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面对的贸易摩擦由实物贸易领域逐渐延伸到了货币金融领域
二、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1.政治方面
政治诉求成为贸易救济的重要诉求。历史上每个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者都试图从理论上寻找对本国贸易进行保护的支撑,尤其在当前别国内政治经济面临困境时,贸易保护政策往往会成为转嫁国内政治压力的重要政策选择,而中国也成为他国缓解国内政治压力的转嫁目标。
2.经济方面
中国加入WTO后,凭借自身的比较优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迅速增加,价格低廉的产品不仅涌入发达国家,也给发展中国家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处于起飞阶段,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相对不健全,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免于来自中国产品的竞争,发展中国家便利用WTO所允许的反倾销等手段来保护自己国内的产业。
3.文化方面
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一类国家及地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公司企业注重契约管理和法律约束,其在对待国外产品的进入时持更加开放的态度,但通常是事后处理,故而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案件较多。
而日本整个国家的文化更加崇尚集体主义,注重组织管理和社会约束,其对待国外产品的进入,相较于欧美更加谨慎,通过设置更加高的门槛来加以限制,因此日本对于来自中国产品的投诉案件较少。
三、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措施
1.应对贸易摩擦的国别和地区措施
(1)加强贸易伙伴之间的经济合作。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是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重要特征,对降低国家贸易间贸易摩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分散贸易摩擦的结构性风险。加大力度开拓“东盟”、“拉美”、“南亚”、“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而且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更要进一步开发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带,用创新合作的模式开启沿边开放新棋局。
2.应对贸易摩擦的行业和产业措施
(1)整合国外技术资源,提升产品科技竞争力。目前,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价值大幅缩水,这对我国企业而言正是一个进行海外低成本并购的大好机遇。通过并购一方面能够防止我国产品因低价而遭受反倾销调查;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我国企业一定要抓住机会,通过海外并购等方式获得技术和品牌,有效规避国外贸易壁垒。
(2)对外直接投资,享受生产国国民待遇。在我国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实行“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采取对外直接投资策略十分可行。“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实施方案能够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搭建平台,金融合作与国际贸易方案能够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渠道。有效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有利于降低我国出口规模,缓解我国对外贸易的长期顺差,减少贸易伙伴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敌意,从而减少国外的贸易摩擦投诉,还能转移国内剩余生产能力,提高企业国际化程度。
参考文献
[1] 毛燕琼.加入WTO十年国际对华贸易摩擦回顾与展望[J].世界经济研究,2011(11):86-87.
[2] 毛燕琼.国际服务贸易摩擦研究:现状、特征與成因[J].国际贸易问题,2013(9):92-100.
[3] 李娟.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优化研究[J].管理世界,2014(3):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