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演奏中的情感表达分析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23年02月13日 19:05

琵琶演奏中弦外动作情感表现的分析.pdf

王玉勇

[摘 要]琵琶演奏大师刘德海先生曾指出,“技差而无情理,为劣之劣者;技佳而无情理,为匠之劣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而技术又是以副之,为优之优者。”琵琶演奏过程中的情感表达,犹如乐曲的灵魂,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老调;琵琶演奏;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U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9-0304-01

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弹拨乐器之一,琵琶演奏技法颇具复杂性。但演奏者在演奏时决不能因为顾及演奏技法忽略了音乐的情感和美感,从而导致演奏虽然完整,技巧虽然娴熟,却因为缺乏音乐感染力而丧失了作品的生命力。正如琵琶演奏大师刘德海先生所指出的“技差而无情理,为劣之劣者;技佳而无情理,为匠之劣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而技术又是以副之,为优之优者。” 笔者在保定老调剧团为老调演唱伴奏多年,对琵琶演奏中的情感表达有一点体会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扎实的基本功是演奏者情感表达的保障

基本功训练是否扎实直接影响着演奏的质量和演奏者的情感表达。近些年琵琶作品不断出新,新作品对演奏技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保定老调,唱腔激越高亢,对伴奏的基本功要求更高。基本功的训练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技巧上的困惑,比如,弹挑与轮指应如何发力?是指关节发力还是腕关节发力?首先,任何一个音的发出都需要由肢体各个部分共同作用,而非只是单纯地运用某个特定的关节。其次,发力部位不同,发音效果也不同。当第一指关节的力较为集中时,颗粒性较强,点性明显;而腕关节的力较为集中时,音色柔和,线性明显。如《草原小姐妹》第一小节的几个单弹,是需要突出颗粒性的强奏,侧重于第一指关节发力,音色给人一种果断、坚毅,开阔明亮的感觉,表现出小姐妹的英雄气质和大草原的朝气蓬勃;而《春江花月夜》的主题则需要使用文弹挑的方法,侧重于掌关节和腕关节发力,使音与音之间较为连贯,给人以柔和、抒情的感觉,表现出月夜春江古雅清越、悠游淡远的美好意境。学习者应当根据乐曲实际音响效果的需要,选择集中发力的关节部位,其它部位则做伴随状态。

再有,手腕是否需要做旋转运动?答案是需要。弹挑的基本手型是虎口朝上,拇指搭于食指之上或与食指对齐捏住。这样的手型,若手腕不做一定的旋转,拇指便只能以指甲侧面触弦,发力时不宜找到发力点,且音色单薄。为了调整拇指的发力角度,使拇指的挑与食指的弹音色相接近,需要在食指弹的同时手腕向面板内做辅助运动,以帮助拇指调整触弦角度。至于旋转角度多大为宜,则因各人的手型而异,以达到拇指合理发力的位置即可。

再比如,轮指的发力。轮指的发力也是各个关节部位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当力集中在指关节时,点性强,情绪较为激烈高亢;而当力集中在掌关节时,线性强,情绪较为朦胧柔和。如《春蚕》开头的轮指段落,力量需集中于指关节,发音偏硬且具有颗粒性,表达出春蚕无私奉献的坚毅品格;而《秦俑》的轮指段落,则需偏重于掌关节发力,产生朦胧的音响效果,表达出遥远、苍凉的意境。学习者应当根据乐曲的不同需要合理安排力的分配,选择集中发力的关节部位。

因此,基本功的训练是琵琶演奏者的每日之功,应持之以恒地贯穿于演奏者的整个学习工作过程中。如同高楼的地基一样,一定要奠定得牢固深厚,为成就演奏的高水平创造最充分的条件。

二、准确的理解力是演奏者情感表达的前提

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作者的所思所想,以琵琶演奏家任鸿翔先生所创作的琵琶曲“渭水情”为例。该曲引子借鉴了秦腔花音的方法,大调性G宫调与D徽调交替使用,使人们沉浸在对黄土地的万般依恋中,渭水两岸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人们乐观爽朗的精神面貌历历在目。

而当乐曲进入优美抒情的慢板部分,旋律展示了陕西民间音乐的自然美,借鉴了秦腔苦音的方法。音乐围绕着E商调(间或G宫等调)进行,音乐中运用低八度的旋律,目的是增加情绪上的储蓄深沉。通过运用琵琶左手推、拉、吟、揉、打、带和右手轮指、摇指、弹挑等技法,将作者的思乡之情迸发于指尖,如滔滔不绝的渭水一泻千里。

三、生动的想象力是演奏者情感表达的助手

音乐思维包罗万象,尽管每个人对某一乐曲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想象,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音乐形象都是栩栩如生并且感动了自己。

笔者从事保定老调的琵琶演奏多年,对一些古曲如“十面埋伏”也情有独钟,每当抚琴弹奏,那“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如身临其境。左手手指在琴弦上快速反复来回的“推拉”及右手的上下“扫弦”,如战场上骑马将士的相互厮杀,规整而又自由的节奏又如战马驰骋,左右手的配合就像战争中将士的博斗,“扫弦”过后的“长轮”加重了战争中刀光剑影、人仰马翻、血光四溅的场景。此处的弹奏若要更加逼真地體现战场的真实性,左手拉出的音符在往回走时,手指需加大吟弦慢回的弹奏,这样才能更加真切地体现出残阳如血、马蹄声碎,使人屏住呼吸,穿越进入一幅壮丽的古战争画卷。

四、艺术实践与生活积累是演奏者情感表达的源泉

琵琶演奏是表演艺术,所以实践的锻炼对于琵琶演奏者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持之以恒的练习为基础,以各种形式的艺术实践为检验,对于任何艺术而言都是最理想的提高方式。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知识,我们才能在乐曲的演奏中感受到乐曲蕴涵的情感,从而和乐曲产生共鸣;只有我们深切读懂了乐曲并进行情感表达,才能使自己的演奏和观众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表达乐曲所要阐述的深层次的思想及情感。

“弦上之音在弦外”,一位优秀的演奏者除了要具备全面的演奏技术技巧以外,自如的音乐控制力、丰富的情感表达也是必不可少的。琵琶演奏是用弹拨的形式为观众送去艺术引导和审美享受,使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抒发情感、表现情感、寄托情感从而引起情感的直接模拟和共鸣。在与观众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演奏者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进而感动观众,所以演奏不是简单的乐曲的传递,而是要让观众看到乐曲背后的故事及画面,并与观众一起升华到真正的人乐合一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庄永平,《琵琶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 李晓鸣,《琵琶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中国音乐出版社, 2004.

[3] 《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运动 文章 琵琶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