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冯祥权 合理规划小城镇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城镇空间
吴凯祥++李乘
[摘 要]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小城镇建设中绿色生态规划的内容,其次论述了小城镇建设的绿色生态规划应坚持的原则,深刻剖析了小城镇建设中绿色生态规划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又在充分结合自身多年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绿色生态规划;探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U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9-0303-01
1.小城镇建设中绿色生态规划的内容
小城镇建设中绿色生态规划涵盖的内容范围比较广阔且繁琐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首先,微观层面生态规划,必须要贯彻落实好开发理念且最大化的循环利用水资源,尽可能的增强小城镇建设地面的水能力来进一步节约地表径流,还要实现在建筑生命周期过程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与物质的消耗;其次,中观层面生态规划,这主要指的是构建绿色交通网络并且依据不同城镇区域内管理的实际状况而进一步优化升级弹性开放的理性模式,借助以绿色廊道以及人工廊道来构建绿网,设置绿色生态跳板,逐步恢复城镇生态的自然形态;再者,宏观层面生态规划,因为小城镇总体结构规划可以从整体上确保综合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始终秉持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来建立城市设计的生态基地,结合不同城镇的山体轮廓线与水体边缘空间设计来完善绿色生态规划。
2.小城镇建设的绿色生态规划应坚持的原则
小城镇建设的绿色生态规划并不具有主观随意性与过度盲目性,它是基于生态学理论与系统分析手段而在小城镇层面上的实践应用,必须要遵循一定的相应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可量化原则,该原则有利于稳步改善小城镇的人居环境并且同时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小城镇建设的绿色生态规划就是要统筹兼顾好土地资源、绿化面积等因素;第二,整体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小城镇建设的绿色生态规划必须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二者的关系,致力于研究城镇与周边区域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资源能源利用粗放等一系列状况;第三,特色化原则,这指的就是小城镇建设的绿色生态规划要具有典型性而不是普遍性,辅助以必要的发展方向而逐步定位成物资流通型、社会经济实体性等各种功能类别;第四,可持续原则,小城镇建设的绿色生态规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遵循生态学原理与合理配置环境资源,促进消费、流通与经济生产等环节的良性循环流通。
3.小城镇建设中绿色生态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3.1 环保意识淡薄,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针对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绿色生态规划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其中阻碍经济向前进步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就在于环保意识比较单薄且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来源于农业的环境污染在城镇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主要表现为塑料包装物、农药薄膜瓶罐等有毒性危害物质,它具有危害范围广且持续时间长久的特点,与此同时,不少大型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水与有害气体物质、大型养殖场牲畜养殖废水等都会通过不合法的途径而悄然排入河流,这对后期小城镇建设的绿色生态规划是极为不利的。总的来说,希望相关的乡镇企业的专业负责人员对上述污染源引起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3.2 现有小城镇规模偏小,缺乏产业积聚量能
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绿色生态规划中存在的另一大典型缺陷就是现有小城镇规模普遍偏小且严重缺乏产业积聚量能,因为往往城镇规模太小就难以提供充足的积聚产业,这会显著削弱自我调节的能力,还不利于小城镇经济区域经济的健康平稳快速发展,千万不能丧失小城镇发展的独立性与支撑性。另外,我国的小城镇规划还欠缺统筹安排,尤其是在土地利用常常缺乏总体规划,专业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而盲目的扩张土地资源,这就为后期的各项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与工作难度,而且基础设施滞后与公共服务不到位也是一大原因。
3.3 土地城镇化速度过快,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
所谓的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以及土地城镇化速度过快都是阻碍绿色生态规划的绊脚石,因此,通过对该缺陷的剖析希望能够予以避免以促进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活垃圾随意的堆放、生态环境状况严重恶化、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等都是潜在的原因,这不仅仅造成我国稀少空间资源的闲置与土地资源浪费严重,还对地基没有做到防渗处理而浪费水资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二者间的矛盾,此外,我国大多数城镇仅仅注重基础设施的投入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仍然的非常突出,希望能予以有效的改善。
4.增强小城镇建设中绿色生态规划的有效策略
4.1 提高小城镇绿化水平,建设适宜人居的居住环境
该措施有利于从根本上增强小城镇建设中绿色生态规划的整体综合质量与水平,要求相关的专业负责人制定小城镇市绿地系统规划,逐步完善提高并促进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严格遵循各个不同小城镇区域之间的发展状况与资金限制等一系列潜在的客观规律,有效合理的开发与利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提高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使得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并制定行动计划,将小城镇建设的绿色生态规划落到实处中去,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总体素质与综合素质完美的体现出来。
4.2 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统筹生态农业与商业服务业
一方面,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就是要大力挖掘城乡之间的潜在优势与竞争力,实现土地、资本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之间的自由流动与运转,科学合理的实行好经济运行机制的融合,大力支持鼓励发展绿色生态型优势产业,逐步对传统的高耗能企业予以摒除与抛弃。另一方面,统筹农业与商业服务业指的就是建立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体系并且逐步形成绿色食品的产业群,正确看待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并支持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始终贯彻落实好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培育绿色食品的支柱产业,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知识,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4.3 释放农村土地而进行生态复耕
从根本上增强小城镇建设的绿色生态规划总体质量水平的另一大显著有效措施就是要释放农村土地而进行生态复耕,可以逐步克服土地城镇化的弊端而致力于解决好农业、农村与农民的问题,尤其是对那些区位優势较好且人口集中吸引力比较大的重点城镇予以资金技术的投入。与此同时,还要求逐步打破现有的城乡界线并大量释放闲置土地,设计和建设规划一批适合于生态宜居与产业聚集的新型小城镇,注重生态功能的选择与小城镇区生态系统的构建,建设营造一种将森林引入城市且绿化外围环境的良好格局,协调好城镇建设与保护耕地的矛盾,实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城镇建设的绿色生态规划进行探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一般情况下,地理区位与自然资源都是小城镇发展进步所不可或缺的重要主导因素,我国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致使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而小城镇建设的绿色生态规划主要是致力于统筹兼顾好城镇发展与自然环境二者间的关系,并且从宏观与微观上提出实际规划中应该遵循的可量化、特色化、可持续性与整体性原则,进而维持好我国社会现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丽洁,赵荣山.浅谈小城镇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小城镇建设,2014,(13):287-289.
[2] 刘刚,高晓洁.浅析小城镇建设的绿色生态规划[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理论版),2012,(16):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