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玉
[摘 要]本文针对卡箍头环形钢筋槽加工精度要求高、加工时间长、难度大的实际,设计加工了一套精加工组合刀具,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此刀具的结构、工作原理、车削时的工艺参数,可供加工类似工件时参考。
[关键词]刀具;易操作;效率;质量
中图分类号:T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9-0011-01
1 以前加工方法
首先在卡箍頭端面上用刀尖划一条参考线,停车后用卡尺测量其数值,计算出T型槽外圈尺寸与参考线之间距离即上刀尺寸,用刀尖划线,再利用中拖板刻度,反出内圈尺寸并划线。然后换T型槽粗车刀具,刀具垂直于工件端面,T型槽深7mm,大拖板与中拖板配合使用,采用分层车削。第一刀,刀具主切削刃从内外圈之间大拖板进刀车削2mm,利用中拖板前后赶刀,两侧面留精加工余量0.8~1mm,两侧面车好后,车刀退回到槽中心位置;第二刀进刀2mm,利用中拖板前后赶刀与第一刀已车好的锥形面平滑对接,两侧面车好后,车刀退回到槽中心位置;第三刀进刀2mm,利用中拖板前后赶刀与第二刀已车好的锥形面平滑对接,两侧面车好后,车刀退回到槽中心位置;第四刀进刀1mm,利用中拖板前后赶刀与前三刀已车好的锥形面平滑对接,槽底车平,退刀,粗车完毕。
换精加工车槽刀。将小拖板旋转23°,精车刀垂直于工件端面,利用大、中、小拖板配合在粗车完的T型槽外圈内侧面对刀,退出小拖板,中拖板上刀0.5mm,摇动小拖板车削,车至槽底退刀,机床打反车,在T型槽内圈外侧面对刀,退出小拖板,中拖板上刀0.5mm,摇动小拖板车削,车至槽底退刀,停车,用样规进行校正检测,通过样规在T型槽内的波动大小来判断工件的加工余量,然后再进行上刀车削,如此反复,正、反车多次车削、测量,直至样规嵌入槽内,完全契合为止。工件精加工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正车及对刀和检测上,单件精加工时间过长,T型槽的加工标准不能得到统一,多次出现返修现象,并且经验不足的年青员工不能独自完成,在生产任务紧的情况下,无法保证按时完成。
2 刀具结构及特点
2.1 刀具结构
1、刀具主体;2、主滑块;3、副滑块;4、微调螺栓;5、弹簧;6、指针;7、锁紧定位螺栓;8、反刀块;9、正刀块
2.1.1 刀具主体主要用于固定主、副滑块,主体上的刻度尺主要作用是确定主、副滑块之间的距离;主滑块用于对刀时的微量调节和确定尺寸;副滑块用于T型槽中心距尺寸大范围调节和确定尺寸;微调螺栓用于对刀时的微量调节;弹簧用于排除微调螺栓与主滑块之间的间隙;指针便于对刀后上刀看标尺的读数;锁紧定位螺丝用于定位锁紧;反刀块用于对工件T型槽内圈外侧面的精加工;正刀块用于对工件T型槽外圈内侧面的精加工。
2.1.2 该刀具整体采用了机夹式结构,其主要结构由九部分组成。其中刀具主体1由45#钢材料调质后铣削而成,刀具主体上加装刻度尺,方便调节反刀块8、正刀块9 之间距离,刀具主体用于刀架上固定,主滑块2、副滑块3也由45#钢材料调质后铣削而成,反刀块固定于主滑块上,正刀块固定于副滑块上,指针6固定于主滑块上,主、副滑块由缩紧定位螺丝7安装在刀具主体内,主、副滑块与刀具主体间隙0.04~0.06mm,弹簧5由微调螺栓4连接在刀具主体和主滑块之间,反、正刀块均采用硬质合金刀具YT15或YT30 ,以适合高速切削。
2.1.3 主、副滑块上各有一个圆形装刀孔,主滑块装刀孔上偏心3mm,副滑块装刀孔下偏心3mm。由于反刀块固定于主滑块上,切削刃朝下,所以装刀孔上偏轴线,正刀块固定于副滑块上,切削刃朝上,所以装刀孔下偏轴线;圆形装刀孔可以微量转动刀块,方便两刀尖对准机床中心高。
2.2 刀具材料
由于刀体要承受车削时切削力对刀体的冲击,为防止变形对刀具主体,主、副滑块进行调质处理,使组合刀具的主要部件强度增加,硬度为36~40HRC。
2.3 刀具特点
钢筋槽精加工组合刀具是由多个部件组合在一个刀体上的,当机床转动时它能对T型槽两内侧表面同时车削,使其一刀成型,以往精车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正车及对刀和检测上,单件精加工时间过长,现在精加工只需要一次进给即可完成,大大缩短加工时间,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该组合刀具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车削出的工件一致性好、质量高等特点。使用此刀具,对操作手技术水平要求不高,青工也可以独立完成。
由于主、副滑块之间距离可调,因此该刀具可精加工中心距为φ60mm~φ120mm的T型槽。
2.4 刀块的刃磨
为了提高切削效果及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刀块刃磨角度分别为:前角γ=8°~10°,后角α=3°~5°副后角α1=4°~6°刃倾角λ=1°~2°,反、正刀块角度基本相同。
2.5 切削参数
为确保T型槽精加工效率及加工精度,使用该刀具精加工时采用主轴转速为n=600~700r/min,进给量为f=0.08~0.12mm/r,吃刀深为αp=0.5~1.0mm。
2.6 工作原理
在机床上用以往的加工方法车削一件尺寸精准的卡箍头,用反、正刀分别对准卡箍头外圈内侧面及内圈外侧面对刀,对刀后退出小拖板至卡箍头端面,中拖板、大拖板不动,记下中拖板和小拖板刻度,这就是卡箍头T型槽精加工后达到的尺寸。
将粗车完的卡箍头夹在卡盘上,把中拖板和小拖板摇到对刀数值上,移动大拖板使两刀尖与卡箍头端面接触,摇动小拖板均匀进给至槽底,精车完毕。由于小拖板已旋转23°,这样精车后T型槽两侧面夹角是46°,可达到图纸要求。
2.7 刀具组合注意事项
由于组合刀具是由多个部件组装而成,安装时一定要把各螺丝锁紧,反、正刀块装在主、副滑块上,刀块不要探出过长,以免精加工时引起颤动。两刀块探出长度要保持一致,使两刀刀刃精加工至槽底不会出现凸台现象。
刀具组合时反、正刀尖之间距离不可小于89mm,便于精加工时对刀。
3 组合刀具的使用
3.1 对刀
根据图纸要求,卡箍头T型槽内、外两加工面的尺寸为89mm。先将反、正两个刀块的高度调节一致,两刀尖对到同一条直线上,分别在主、副滑块上将其锁紧,然后再调节副滑块,根据刀体上的标尺使两刀尖之间的距离在大于89mm的位置上定位锁紧。把机床小拖板旋转23°紧固,将精加工组合刀具卡在刀架上,反、正刀刀尖与待加工工件端面保持平行。调节好组合刀具的高低,与机床轴心线等高,在刀架上锁紧。
3.2 操作
重新装卡一件未加工的工件,车去工件端面的余量,旋转刀架换精加工组合刀具,将中拖板和小拖板摇至刚才对刀的零位,移动大拖板使组合刀具的反、正刀尖与工件端面轻轻接触,端面会划出内、外两个圈(即T型槽内、外圈的标准尺寸),退刀。旋转刀架换粗车切槽刀,刀具的主切削刃在内、外圈的之间的端面对刀,开始粗车(粗车步骤依照以前粗车方法进行)。
3.3 精加工
机床变换转数达600~700r/min,换组合刀具,把中拖板和小拖板定位在刚才对刀的数值上(即零位),移动大拖板使组合刀具的反、正刀尖与工件端面接触,然后均匀地摇动小拖板,刀具会沿导轨方向向前进给,进行精加工车削,直至槽底,精加工完成。首件必须用样规严格检测,如果达到T型槽的技术要求,可直接进行大批量生产,如果样规稍有波动,微调主滑块进行微量调节,直至加工出的工件合格为止,再批量生产。
4 结束语
卡箍头环形钢筋槽精加工组合刀具结构简单,便于制造,精加工只需要一次进给即可完成。使用此刀具对操作手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加工难度,大大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生产需要,使用此刀具车削出的工件一致性好、质量高,该组合刀具大大降低了卡箍头精加工的废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