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际地铁车体与转向架整体模态分析及试验验证

品牌
科学家
2023年03月25日 20:32

模态分析与实验

李云峰 靳行

摘 要 本文阐述了车体EMA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及数学模型概念,通过有限元法计算得出的模态频率和振型,了解车身与转向架相互影响的可能性。通过模态试验获得车体与转向架固有振动特性参数,确定其在各种激扰频率下的振动状态。

关键词 地铁车辆;振动传递;EMA;模态试验

中图分类号 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11-0031-02

随着国内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轨道交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地铁车辆覆盖范围的扩大,对地铁车辆速度的要求逐渐提高。车辆速度的提高,列车通过各种外部激扰时间缩短,致使列车产生较强烈振动[1]。目前,轨道车辆振动异常问题频发,根本原因在于对振动源、振动传递路径和共振机理没有进行长期的摸索和积累。车体强度进行长期的积累、计算和分析。设计师虽积累了丰富经验,也仍需以计算辅助,完成最后的车体振动分析。但是,与静强度分析相比却有过之而无不及[2]。其分析难度巨大、技术要求更高,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掌握车体振动控制和设计技术,为提高车辆运营性能,继而提高车辆竞争性来建立基础。为验证模态规划表及模态匹配准则,需要对车体在整备状态下进行车体模态分布、车体振动测试研究,从而了解车体的相关设计和振动性能的影响[3-4]。

1 理论基础

1.1 模态分析

模态分析(Experiment Modal Analysis,EMA)同时测量输入及其响应水平输出和输入之间存在以下基本关系,输出=特性×输入,因此,在进行EMA试验时,将同时采集输出与输入值。EMA采用PloyMAX方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频域识别算法[5],该方法也称作多参考点最小二乘复频域算法(poly-reference least square complexfrequencydomain)。由于比较好的解决了频域算法中数值病态的问题,所以,该方法可以处理很宽的频率范围和很高的模态阶次的数据。并且能够产生非常清晰稳定的图。它适用于分析大阻尼与高噪声数据,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工业标准。

对于一个具有个输出,个输入的多输入多数出系统(MIMO),系统的频响函数可以通过右矩阵分式模型进行描述:

(1)

其中矩阵多项式、定义为

(2)

其中,为基函数(为采样周期),n为模型阶次、(j=0,1…n)矩阵多项式系数。通过对式(1)右乘进行线性化处理,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系数矩阵

(3)

其中,極点位于的对角线上,频率与阻尼可以通过(4)式求得,模态参数与向量位于最后行对应的列向量。

(4)

式中,为系统的第r个固有频率,特征向量为对应的第r个固有振型。

1.2 测点布置

测试车辆为我国某型4编组的城际动车组,为了获得轨道—转向架—车体振动传递特性,需要车体各布置7个测试断面,每个断面4个顶点作为测试点。每个点设置1个双向加速度计。共56个双向传感器,车体测点布置见图1。

转向架需要在两侧侧梁分别布置7个加速度传感器,前后横梁布置6个加速度传传感器。

2 工程实例分析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施工限制实际测点与计划略微有所差别,因此,在建模过程中添加15个线性相关点,如图3所示,在长方体车体上选择10个断面,每个断面最少2个传感器,采用线性相关点代替未布置传感器的测点,车体合计25个实测点。转向架上布置20个测点。每个测点均同时测量垂向与横向两个方向的加速度信号。

模态参数识别。该车辆采用碎发激振,提取振动加速度信号。利用Test.Lab软件模态分析模块[6],识别分析车及转向架的模态。结果如表1所示。

如图6所示,各阶模态间相互正交,最大置信度为11.3%,可以认为结果是准确的,通过对比振型图对比。对于地铁车辆,将车体与转向架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模态实验时,得到的车体模态振型与转向架模态振型相互影响,如沉浮频率是一种联动的运动。对于车体与转向架的横线振动信号得到的模态振型,车体虽然存在呼吸与摇头振型,但是,转向架基本无振型响应。由此可知。车辆与转向架的模态激励主要是通过垂向激励传递的。车辆横向振动对转向架的激励非常有限。

3 结论

1)在计算地铁动车装备后整体模态时,通过线性相关点,获得更好的振型效果;2)根据各阶振型,车体横向振型对转向架影响不明显;3)计算得到车辆装备后前六阶振型,对各振型间相关度低,通过测量整车的模态,发现振动规律,减少振动对系统噪声的损害时很有一处的。

参考文献

[1]李刚.地铁车辆车体模态理论基础与试验方法探讨[J].科技展望,2014(23):202.

[2]张远亮,张立民,孙维光,等.某地铁车Tc1振动特性及振动传递分析[J].机械,2015,42(2):1-4.

[3]海伦.模态分析理论与实验[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4]高品贤.振动、冲击及噪声测试技术[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5]高云凯,冯海星,马芳武,等.基于PolyMAX的声固耦合模态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 2013(2):158-163.

[6]邱飞力,张立民,王学亮.应用Test.Lab进行高速车体线路模态试验[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2(2):67-70.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章 车体 转向架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