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生娱乐化的类型与利弊

品牌
记者摇篮
2023年03月30日 18:24

论网络媒体的娱乐化

陶赟

【摘 要】民生新闻娱乐化,是目前民生新闻节目都在尝试的一种改变。本文通过对时下比较热门的几档民生类新闻的分析,简单地剖析了目前民生新闻娱乐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不同类型节目所存在的优点和缺点。探讨了在这个新闻娱乐化已经蔚然成风的时代,如何能够让娱乐化不低俗化,如何让媒体在考虑收视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坚守底线。同时,针对目前主流民生新闻节目中出现的如画面血腥、标题党等不负责任、哗众取宠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民生新闻 娱乐化 弊端

近些年,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在时效性、娱乐性等方面,有着先天的劣势。特别是电视新闻,跟网络媒体相比,很多时候都是在“炒冷饭”。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让电视新闻更加博人眼球,就成了很多节目首先要追求的东西。这也使“新闻娱乐化”的趋势愈演愈烈。

一、民生新闻的主流类型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民生新闻的类型大致有三种:

一种是以说为主,代表节目是辽宁卫视一档叫《说天下》的节目。节目中,两位主持人通过类似于“调侃”的对话,说出新闻事件,让观众在笑声中看新闻;第二种是以百姓维权为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应数浙江6频道的《1818黄金眼》了。这档节目以给公众维权为主要题材,通过一件件真实发生在百姓生活中的小事,给观众以警示。开播多年以来,在老百姓当中的口碑相当不错。不仅节目接地气,也给老百姓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第三种就是紧抓热点的。这类新闻中,以浙江卫视的《新闻深一度》为代表。多年以来,该节目一直在收视率上名列前茅。这档节目以报道当下国内外重大事件为主,对热点新闻的报道及时、准确。

我认为,以上三种民生新闻类节目的模式,就是当前新闻的主流模式。虽然三种模式各有各的特点,但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有朝着娱乐化的方向大踏步前进。我觉得这其中各有利弊。

二、民生新闻娱乐化的“利”

对于观众来说,民生新闻的娱乐化,包括新闻的娱乐化都是好事,因为这样可以让新闻变得更加好看,更具有趣味性。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等方面的内容。新闻娱乐化让新闻更加接地气,加强了公众的参与感,让大家觉得这件事情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并且可以从中汲取一些自己觉得有用的东西。以浙江6频道的《1818黄金眼》为例,他们的节目可以说报道的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从自然灾害到超市买到过期食品,只要是涉及民生的,他们都会拿来做新闻。久而久之,这样的新闻不仅有高收视率,也在公众心中树立了一个“包青天”的角色,让媒体、新闻服务于公众,报道形式不拘一格。在浙江省委宣传部历年开展的公众舆情调查中显示,《1818黄金眼》的公众知晓度在所有媒体中位居第一。很显然,这样的新闻,在公众的心目中,已经远远超出新闻的概念。记得很多年前,央视《东方时空》有句很有名的话:“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目前这个类型的民生新闻,就是紧紧抓住了这一点。

辽宁卫视的《说天下》则更类似一个脱口秀节目,通过主持人对话,把新闻用说故事、讲笑话的形式,讲述给观众。他们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解读新闻,引导观众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观看、理解新闻事件。这样的模式下,看新闻会变得更加轻松愉快。这种模式现在在很多地方台都有,主持人甚至不需要很标准的普通话或者干脆用本地的方言,只要你说的有意思,就会有受众。其实,这就是一种新闻+评论的模式,只不过为了更加娱乐化,在播报的形式、语言上面,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加工。我认为,这也是民生新闻娱乐化最典型的一个案例。

与以上两个千方百计要接地气的节目不同,浙江卫视的《新闻深一度》虽说是一档民生类的新闻节目,但是它关注的是所谓的“大民生”。就如同栏目名称一样,这档节目更注重的是新闻的深度和权威性,可以说是“高大上”的民生新闻路线。在关注热点事件的同时,节目还通过网络,把一些观众用摄像头“引进”演播室,来参与讨论对热点事件的看法。这样的做法在增加公众的参与感的同时,也让新闻有了不同的解读方式。

以上这三种节目类型,在保持新闻基本元素的前提下,都做了自己的改变。有的以服务为主,有的是以聊天为主,也有的是增加观众的参与度。这些方式的改变,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新闻的可看性,让新闻“活”起来、“动”起来了,也因此有了不错的收视率和影响力。但民生新闻娱乐化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三、民生新闻娱乐化的“弊”

民生新闻娱乐化,从本质上讲,就是严肃新闻节目的比例下降,将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挖掘新闻事件中的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更强调故事性、情节性。把一些事件的小事放大,故弄玄虚、标题党等不遗余力吸引人眼球的行为也是层出不穷。

一般来说,新闻节目的播出时间都是在傍晚的黄金时间,集中在18点到20点之间,这个时间正好是大家的晚饭时间,不仅大人在看,孩子一样也在看。这种情况下,新闻的内容,就不能过于随意和博人眼球,很多时候在对一些新闻内容的选择上值得商榷。

在某知名民生新闻中,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节目中经常会出现吵架、打架的画面。有时候栏目甚至以这种画面为卖点,制作预告片。节目中经常会看到真实的打架场面,短的十几秒,长的数十秒,在完全没有解说的情况下,就如现场直播一样原封不动地播出打架的画面。打架者衣衫不整、头破血流的画面也不做任何遮盖处理,原样播出。这样的新闻除了让人看个热闹以外,还能有什么其他的效果吗?这样的画面,成年人看了都感觉不妥,何况是一些未成年的孩子了。这样的新闻多了,观众看新闻的关注点就完全不在新闻本身了,而是怀着一种猎奇的心理,看吵架,看打架,看笑话,看看今天又是谁要丑态百出。看新闻,完全变成了找乐子。这就完全背离了新闻节目的初衷。

另外,“标题党”这个曾经被电视媒体所不齿的网媒乱象,现如今也大量地出现在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里。一些新闻栏目为了吸引关注,就在新闻标题上做文章,把新闻事件的标题写得越来越玄乎。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被标题党骗过的经历,这种行为,可能会得到一时的收视率攀升,但是長此以往,失去的将是大家对新闻栏目的信任,使新闻丧失了它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权威性。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除了以上两点以外,某些民生新闻在剪辑方面也是令人不适。比如说某知名民生新闻栏目就经常性播放一些车祸的场面,一些血腥画面甚至用特写镜头处理。做这样的新闻,初衷是好的,可以提醒公众注意交通安全,避免发生类似的交通事故。可是新闻在播出的时候,会不断地重复播放“两车相撞”“人车相撞”等令人不适的画面。有时候一条一分钟不到的新闻,相撞的画面甚至会占到二十秒到三十秒。试问,这样的画面,反复播放三遍、五遍甚至更多,意义何在?还有的新闻,本来一分钟可以说完的事情,非要故弄玄虚,抛出一个个问号给观众,做出好几分钟的片子。其剪辑手法,完全是悬疑电影的路子。民生新闻以平民化的视角和价值取向吸引观众注意,但不能用没有价值的新闻或者噱头吸引别人的关注,不能把一件原本只是“芝麻”大的新闻事件一开始说成“西瓜”,但最后告诉你,其实它就是个“芝麻”。我认为,这样带有设计性、引导性的做法,看似新闻很噱头,但其实有愚弄观众之嫌。

四、民生新闻娱乐化的“度”

在媒体日益产业化的今天,新闻媒体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关注自己的社会效益。要知道你的受众不仅仅是成年人,还有未成年人。要知道通过媒体说的话,要负责任,不能今天说这个,明天再改回来。要知道你做的是新闻,而不是电影,片子里不能过多地“添油加醋”。要知道新闻可以丰富多彩,但是不能随波逐流。要知道新闻内容可以博人眼球,但是不能丧失了自己的格调。要知道观众看新闻的初衷,不是为了娱乐。

总而言之,新闻娱乐化是在新闻市场化下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趋势下,新闻媒体的发展更接地气了,也让观众更喜欢看了。在发挥新闻传播信息功能的前提下,民生新闻娱乐化,应该是有利于促进新闻媒体竞争力的提高。但是如果过度娱乐化,一味地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那么媒体的权威就会下降,丧失公信力,甚至给未成年人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正确对待新闻娱乐化,将“娱乐化”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尽量避免新闻娱乐化过度产生的负面影响,还需要监管部门和媒体从业人员共同来规范和探索。

(作者单位:浙江卫视)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新闻 说天下 摇篮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