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光高速扫射地球表面对地球战争和政局势力变迁的影响研究

品牌
科技视界
2023年04月07日 01:18

地球片

【摘 要】分析由于地球倾斜高速自转和绕太阳高速做公转运动,太阳光高速扫射地球表面会产生切向力效应和流体力学效应产生从而对地球战争和政局势力变迁的影响,创新得出影响力方向定律和区域影响力度计算公式,总结其适用范围,并对具体国家具体地区战争和政局根据定律和计算公式进行实例分析。

【关键词】太阳光压;流体力学效应;影响力方向;区域影响力度计算;实例分析

0 引言

生命来源于阳光,阳光是有热量的,有光压斥力的,是对生物的行为有显著影响力的,影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由于地球倾斜高速自转和绕太阳高速做公转运动,太阳光高速扫射地球表面会产生2种效应,一是太阳光高速扫射地球面表面产生的切向力效应,二是由于地球是球体,太阳光在地球表面扫过,不同纬度的地球表面转速不同,导致太阳光在地球表面扫射速度也就不同,就会产生流体力学效应,高纬度地区就会产生向低纬度地区的压力。

1 太阳光高速扫射地球面表面产生的切向力效应

1.1 太阳光压因地球高速运动产生切向力

人生活在地球重力场环境中,只对太阳光能量敏感,对太阳光的动量光压无感觉,失重条件下才会对太阳光压敏感,太阳光压很小,太阳光垂直投射到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4.6×10-5Pa,中国有9.6×106km2的陆地面积,在中午时,阳光垂直照射中国国土一共产生约4.416×108N的压力;光产生的压力相当于2.09×10-9m厚度的沙土覆盖在中国的国土上[1]。

地球倾斜23°26'角度自转,北极基本上对着北极星,自西向东旋转,自转周期为一日,地面上转动的,线速度则因纬度和海拔不同而不同,例如,赤道海平面为每秒464米,高度增减100米,线速度相应增减26米,两极为零,这样大的地表线速度运动,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就会根据地球的倾斜角度,球体特征,形成较大的太阳光压切向扫射力量,切向力的方向就是地球表面某点自转运动切线方向的反方向(如图1)[2]。

虽然光压斥力很小,但由于地球表面的高速自转运动,例如赤道海平面为运动速度为每秒464米,高速运动的物体表面碰到一个很微弱的斥力都会产生较大的与运动方向相反切向力,就像小鸟碰上高速飞行的机就会有炮弹的效果,一粒灰尘掉在高速旋转的砂轮机表面都会被快速弹开。

这个切向力的大小与地球上某点的自转速度有关,速度越快,切向力越大,切向力的大小还与太阳的光的入射方向有关,如果垂直于地面入射,光压斥力就越大,切向力就越大,如果太阳光入射方向于地面有一定夹角,那么光压斥力就有一部分被反射掉了,所以切向力就相应减小。

1.2 在北半球夏季时,南、北两半球的光压切向力分析

地球是圆的,而且倾斜自转,地面速度根据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巨大,而且又相对于太阳公转,太阳光直射地球的地点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移动变化,所以好像判断由于地球倾斜自转太阳光压斥力产生的切向力方向非常复杂,现在我先设计一个简单的有效的实验大概判断如下:如下图2左图,在北半球夏季时,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出现极昼现象,地球自转和太阳光的照射相对运动,就会对地球上的万物产生一个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切向力,地球是圆形的,地球由于自转而产生的太阳光压切向力怎么判断呢,我设计的方法如下:拿一个地球仪放置如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面对太阳的位置,由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如果闭上一只眼睛,把睁开的眼睛当做太阳光望向地球,正对地球北半球纬度35度以上时,可以观察到,转动过来的同一经线是先看到经线的北部,再看到经线的下部,所以确认照射到北半球北纬35度以上的阳光有从东北扫到西南方向的切向力,纬度越高偏向西南方向就越明显。而且由于地球的倾斜,北半球北回归线圆弧切面与太阳入射光线成90度左右,所以这个由东北向西南的切向力是相当大的。再把眼睛移到北纬30度以下,转动地球仪时就趋向于看到同一经线上下部同时转过来出现,所以在北纬30度以下切力方向就趋向于由东向西[2]。

在南半球,由于地球倾斜,而且太阳移到了北回归线,加上球体是圆形的,在南半球南回归线圆弧的切面与阳光的入射方向夹角为43度,光压斥力被反射掉大部分,所以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切向力要比北半球小很多,用一只眼睛直视南半球中纬度地区,转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基本是看到同一条经线的上下部一起同时出现,所以这个切向力是自东向西[2]。

1.3 在北半球冬季时,南、北两半球所受光压斥力的切向力分析

到了北半球的冬季,太阳光的入射图如图2的右图所示,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的南回归线圆弧的切面与太阳光垂直,光压斥力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切向力就很大,把眼睛当作太阳入射方向,眼睛直视小于南纬30度的范围内,转动地球仪由西向东转,基本同时看到同一条经线上下部同时出现,说明在小于南纬30度由于自转而产生的光压切力就是由东向西,如果眼睛直视南纬45度,转动地球仪由西向东转,那么先看到的是经线的南部,再看到同一条经线的北部,所以在这个范围附近的光压切力有点偏向从东南到西北方向了[2]。

在北半球,由于地球倾斜,而且太阳移到了直射南回归线,在北回归线圆弧的切面与阳光的入射方向夹角为43度,光压斥力很多被反射掉,所以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光压斥力切向力要比南半球小很多,用一只眼睛直视北半球,转动地球儀自西向东转,基本是同时看到同一条经线的上下部同时出现,所以这个切向力自东向西[2]。

1.4 综合总结切向力的变化规律

以上只是太阳光移到直射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时的切向力分析,那么在其中间过程是:在北半球则是从北半球的夏季到冬季这段时间,东北扫到西南的力从最大逐渐减小,而且向从东扫到西的方向过度,从冬季到夏季这段时间则是从最小逐渐增大,而且是向从东北扫到西南的方向过度。在南半球则是在南半球的夏季到冬季这段时间,方向从东南到西北方向的扫射切力从最大逐渐减小,而且向从东到西方向转变,在南半球的冬季到夏季这段时间,从东到西的扫射切力从最小逐渐增大,而且向从东南到西北方向转变[2]。

除绕轴自转外,地球还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轨道是一个扁率为1/60的椭圆,平均线速度为每秒29.78公里,也就是说在这个公转的过程中,地球还由于相对于太阳每秒29.78公里自西向东公转运动而受到由于太阳光压斥力而产生的切向力,这个切向力的方向基本和由于自转而受到太阳光斥力产生的压切向力的方向基本相同[2]。

另外地球公转,太阳光在每年在直射北回归线和直射南回归线之间移动,但这个移动速度很慢,移动速度一年才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距离,比起地球表面的自转速度(赤道海平面为运动速度为每秒464米) 和地球的公转速度平均线速度为每秒29.78公里,所产生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算[2]。

综上所述,在北半球的扫射方向在东北扫到西南和东扫到西这个夹角来回移动,力度依次递增和递减,从东北扫到西南的切向力最大,从东扫到西的切向力最小。在南半球的扫射方向在东南扫射到西北和东扫到西这个夹角之间来回移动,力度依次递增和递减,从东南扫到西北的切向力最大,从东扫到西的切向力最小[2]。

利用观察地球仪倾斜转动看到各种情况来大概地判断光压趋势切向力的方向变化和大小变化规律只是大概初步判断,太阳光的照射角度因季节变化而变化,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度不同就使切向力不同,由于倾斜的特殊性,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受力情况分析也不同(初步观察切向力在南半球的扫射范围夹角比北半球要小),而且太阳光是向各个方向同时发散传播,不是固定一个方向,而且某地早上、中午、下午的太阳光线角度也不同,怎样利用数学计算和建模的方法来准确表达不同纬度、不同时间光压趋势切向力的方向变化和大小变化规律是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2 太阳光在地球不同纬度表面扫射速度不同产生流体力学效应分析

流体速度加快时,物体与流体接触的界面上的压力会减小,反之压力会增加,这一发现被称为“伯努利效应”。伯努利效应适用于包括气体在内的一切流體,是流体作稳定流动时的基本现象之一,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流体力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流体是水和空气,地球倾斜自传,绕太阳公转,太阳光在地球表面上扫射也可以看作太阳光子在地球表面流动,赤道海平面为运动速度为每秒464米,高度增减100米,线速度增减26米,两极为零,就是说太阳光在地球赤道流动的 速度为每秒464米,纬度越高,速度越慢,这样地球表面上的阳光流动速度就随着纬度的增高逐步减小,纬度增加100米,线速度就减少26米,就是纬度高的地方会存在一个向赤道方向的压力,虽然太阳光不是像水和空气那样可以产生高压强的物质,但速度变化明显,这个压力差也不容忽略,这个效应也符合解析在北半球战争中北方多胜南方的现象。

3 设计研究实验

3.1 高能光束群不同速度移动产生的压力差实验

我们可以设置并列的两列高能光速群,以相差较大的不同速度向同一方向移动,测量光束群之间是否有压力差变化,或者是否有流体力学效应,就是在并列的两列高能光速群悬吊一片锡纸,看看锡纸是否发生偏转,再加大光速群的能量和速度差,测量效果,推算流体力学效应计算公式。

3.2 光的扫射力实验

光具有能量和动量,光的动量是光的基本属性。携带动量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它们之间会有动量的交换,表现为光对物体施加一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就等于光引起的单位时间内物体动量的改变,引起的物体的位移,速度状况的变化,就是光的力学效应。设计光束群垂直连续快速移动影响一定动能的滚动塑料球的运动距离实验。一定高度的平滑的玻璃轨道上放置上一个较大塑料球,滚动下来后可以沿着水平的玻璃轨道继续滚动一段距离,在其上方用垂直照射光束群连续快速同向移动和反响移动,测量其可以滑动的距离,看看有没有差别,加大光速的功率和亮度,重复实验,推断出影响其运行距离的公式

3.3 实验研究两队人群较量对光压斥力趋势的反应

用实验方法研究两队势均力敌的群体较量对光压斥力趋势的反应,战争是两个军事集团力量的对抗,就像拔河比赛一样两个势均力敌的队伍在较量,如果施加一个很小的外力,马上就可以打破这个平衡,设计一个实验在50*50米的正方形地面上空,悬挂十条软塑料天棚,每条10米宽,50米长,天棚上布满数量很多的向下直射光线的小型探照灯,软塑料天棚是环形的,两端由两根齿轮管带动转动,那么这十条塑料天棚带就可以像坦克的履带那样永远循环运动,就可以形成在天棚下方永远朝一个水平方向移动的向下照射光束群移动场景[2],让2组势均力敌拔河队在的在这个正方形地面上拔河,而且变换顺着光速群移动的方向和逆者光速群移动方向进行拔河的场地,可以得出实验结论顺着光束群移动的方向拔河的那组会取得胜利,逆方向移动的光速群让人觉得费力,别扭,难受。再改变十条软塑料天棚带的速度,使每条软塑料天棚带的运动速度依次递减(就是模仿太阳光在地球表面扫射因纬度不同扫射过的速度就不同),让2组势均力敌拔河队处于软塑料天棚带下的依次递减的光速群横向扫射下,就是说一队处于光横向扫射速度较快的 区域,一队处于光横向扫射速度较慢的区域,可以看出拔河的移动趋势趋向于向光横向扫射速度较快的区域移动,这就证明势均力敌的两方面军队较量,趋向于向光横向扫射速度较快的区域移动,就是在北半球的战争中为什么北方多胜南方,在南半球则可推断南方多胜北方。

4 综合受力分析得出太阳光高速扫射地球表面对地球战争和政局势力变迁影响

4.1 大概的影响力效果图

综合太阳光高速扫射地球面表面产生的切向力效应和太阳光在地球表面流动因纬度不同产生的流体力学效应,可以基本绘出影响效果图,验证太阳光高速扫射地球表面对地球战争和政局势力变迁影响。看图3中的世界地图黑色箭头方向就是地球倾斜自转形成的太阳光压趋势对战争的宏观影响方向,图中只是标注了同一经度不同纬度的 影响方向箭头,相同纬度的箭头方向都是相同的,而且这只是大概的方向,因为季节的不同,太阳在南回归和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公转离太阳远近和角度稍微变化的不同都有不同的影响。

从图3中可以看出,越靠近两极,方向越趋向于由北向南,越靠近赤道,方向越趋向于由东往西,在赤道上就是由东向西。用这个地球倾斜自转形成的太阳光压趋势对战争的宏观影响方向图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一系列的宏观战争胜负和宏观政局变迁现象。

4.2 区域影响力度计算公式

黑色箭头表示大概影响方向,笔者引入一个区域影响概念:顺着箭头移动,在后面的为上位区域,在前面的为下位区域,与箭头的方向越符合的上位区域对下位区域的影响就越大,上位区域的陆地面积越大,对下位区域的影响力就越大,上位区域顺着箭头的方向覆盖下位区域的面积越大,影响就越大,例如朝鲜半岛位于中国的上位区域,所以中国历史上从来不能统一朝鲜半岛,但朝鲜半岛的陆地面积很小,虽然位于中国的上位区域,所以对中国的影响量力很小,所以朝鲜也不能统一中国。上位区域离下位区域越近,影响就越大,例如如果上位区域和下位区域隔着比较远的海域,影响力就小很多了。

F=S/(XL)

F:影响力度,

S:上位区域顺着箭头方向移动到可以覆盖下位区域的最大面积,(单位:平方公里)

X:下位区域的面积(单位:平方公里)

L:顺着箭头方向,上下位区域之间的距离,(单位:公里),如果上下位区域接壤,那么L值取1.,如果距离为 100公里,L值当然就是100

所以可推断影响力度F的计算公式为:上位区域顺着箭头方向可以覆盖下位区域的面积S除以下位区域的面积X,再除以顺着箭头方向上下位区域之间的距离L。

其中上位区域顺着箭头方向移动到可以覆盖下位区域的最大面积S就是沿着箭头的方向把上位区域搬到下位区域,最大限度可以覆盖下位区域的面积。

4.3 区域影响定律适用范围

我们在地球上活动行走并没有感觉到太阳光高速扫射地球面表面产生的切向力有啥影响,因为其实在太小,但在战争中两个势均力敌的国家打仗,就像两支势均力敌的拔河队在对抗,如果施加一个很小的外力就会打破平衡,尤其是持续性的外力影响更大,而且人类和地球太阳相比简直渺小到可以忽略,如果从太空中观察地球,就可以相信太阳扫射地球持续性的外力影响造成的区域影响定律的适性了。但区域影响定律对人类的迁徙移民不适合作为判断依据,在十几万年前的古人从非洲出发由南向北走到欧洲和中东,又由欧洲和中东向东到亚洲,一部分继续向东越过白令海峡征服美洲原始部落,形成印第安人,一部分向南,形成大洋洲原始人类,形成波利尼西亚人种。那个时代还没有国家,没有政权,没有军队,地广人稀,更多的是迁徙意义,就是偶有打仗也是无规则的小群体小混战,所以区域影响定律不适用于移民迁徙,只适用与有政权的国家之间战争和政局的变迁。而且现在已经是核弹高科技战争年代,所以这个区域影响定律对于动用原子弹来战斗的国家也不适用。战争的胜负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地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人心背向、统帅的水平和士兵的素质,区域影响定律是指宏观影响,是大方向,不是某一场小战斗某一个小区域的胜负,是指大区域范围,连续性的战争大方向,不适合小范围内一场小战斗的胜负判断依据。例如中国历史上出名的由南向北突破匈奴、俄罗斯的将军有卫青,霍去病,蓝玉,但进攻规模都不大,时间不持久,未能真正在攻入突破的地方建立政权,所以不能据此推翻宏观性的影响规律,而且他们的战术都是远程奔袭,迂回包围的闪电战,就是说专挑无敌人的道路区域进军,迂回到敌人的更北地区,然后向南攻击,这样就获得胜利,就是说逆着区域影响的方向前进就要选择无敌军阻挡的区域前进,然后再转过头顺着区域影响的方向攻击敌军,所以就是在没有敌人抗衡的区域进军,区域影响定律不适用。红军长征北上为了躲避敌人也是选择敌人的空隙爬雪山过草地前进,终于在陕北建立了根据地,把重心转移到了北方,建立了上位区域,尤其是抗战胜利后黑龙江根据地的建立为解放全中国建立了最好的上位区域。还有区域影响定律对领海区域影响也适用,就是不光陆地面积,对紧挨着的领海面积也适合用来判断。区域影响定律对全球所有国家互相之间判断都适用,因为很多国家之间都相隔很远,根据定律判断和公式计算,它们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影响力,这样战争胜负就看其真实的实力了。例如美国打阿富汗,美国打伊拉克,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科索沃战争,这些国家之间都没有任何影响力,所以战争的胜负就取决于实力。但无论美国军事实力多强,也无法吞并加拿大,因为加拿大刚好位于美国的上位区域。

5 实例分析

5.1 学者在网上提出的在北半球,总是来自北方的势力打败南方事例。

不管南方人数如何众多,国力如何强盛,文化如何发达,但一碰到北方的攻击,几乎一触即溃,毫无招架之功[2]。

就中国而论,隋灭陈之战,宋灭南唐之战,辽,金,元對宋的战争,三国曹魏灭了蜀汉,司马晋灭了孙吴,明朝“靖难之役”,清灭明之战[2] 。

在世界范围内,有比如马其顿之征服希腊,古罗马之征服迦太基,东北部蛮族对西罗马的冲击与分割,孔雀王朝之统一印度,大月氏南侵之建立贵霜帝国,萨伏依王朝之统一意大利,普鲁士之统一德意志,美国之南北战争,从西班牙内战,北越之统一越南等等[2]。

而由南方发动的战争,真正成功者寥寥无几。除了迦太基国的汉尼拨对罗马的反攻与中国汉武帝时对匈奴的讨伐勉强算是胜利外,其他皆不值一提。而且汉尼拨在意大利半岛冲突多年,最终败绩[2]。

汉武帝对匈奴的打击,代价更是大得惊人,弄得国库空虚,民生凋疲,吏治混乱,小规模农民起义频发,封建经济接近崩溃边缘,文景几十年辛苦,差点于兹断送,结果不得不下诏罪已,“与民更始”,又经昭宣二帝的努力,才算是渐渐缓过气来。而匈奴呢,却并未剿绝,继续为患北鄙数百年[2]。

其余的北征就更是可怜见了,春秋楚国北上一再受阻,西蜀诸葛亮以千古奇才,六出祁山无功,接着姜维九伐,同样不能侥幸;东晋桓温雄心勃勃,无数辛苦终作东流水;刘宋元嘉志在中原,只“赢得仓皇北顾”。此后中国南方政权再没有北上的雄心。太平天国,岳飞的北伐都只是暂时的,终究不能持久。而其他的叛乱,凡是由南方发起的,象汉朝的吴王之乱,清初的三藩之乱都无一不是惨败[2]。

而明朝也不能成为南方对北方的胜利典型,朱元漳是在淮北起事的,根据地也长期在北方。而蒙古人在统治中国多年以后,似乎也不能再单纯理解为北方民族,他们和起义军的战争也是在全国各地展开,北方也有各路起义军和元朝作战,朱元璋抗击和消灭元军的至多不过十分之一,后来北方元朝蒙古人的各支军队也开始互相攻打,但却没有一支军队能取得绝对优势,结果使得元朝陷于一片混乱,日趋衰弱,内部自相残杀灭亡,所以朱元璋才乘机统一中国,而且最后明朝内部也作乱,北方拿下了南方,改都北京。所以用这个例子来反证是不恰当的[2]。

国民党的北伐更不能成为胜利,因为中国从来就没有被统一过。老蒋名为总统,但其势力范围小的可怜,东北有张学良,西北有阎锡山,南有李宗仁白崇僖,西有龙云杨森之流,所以也不能称为胜利,而且后来也被扎根北方的共产党赶出大陆。象太平天国,岳飞的北伐都只是暂时的,终究不能持久[2]。

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算是一个北方失利的例子,但战胜他的是包括南北在内的中央政府。而反映南方对北方不堪一击最典型的例子不是什么蒙古人,金人,满人的入侵,因为那时双方的国力和对手都不一样。最典型的例子是明初发生的靖难之役,双方都是明军,都是同样的装备,而南方更是中央政府,北方只是个叛逆。同样的人,同样的武器,堂堂中央竟然败给了地方[2]。

5.2 具体国家具体地区根据影响力方向定律和计算公式实例分析

根据影响力方向定律和计算公式,在北半球东北多胜西南,南半球东南多胜西北,赤道东多胜西。

最为典型三国演义,魏、蜀、吴三足鼎立,见图4。按地球倾斜自转形成的太阳光压趋势对战争的宏观影响方向图和计算公式,魏国对蜀国的影响力度最大,对吴国的影响力度次之,魏国灭掉蜀国最容易,吴国对蜀国有影响力度,所以蜀国打东吴国也是打不过,最后魏国灭吴国,这已经是决定一切的力量,无论诸葛亮多么聪明都无法改变,诸葛亮如果向西南发展使少数民族归附则很顺利,或者蜀国迂回避开敌人进军东北,在东北建立大片根据地,位于魏国的上位区域才可完成统一大业。

朝鲜在中国的上位区域,根据定律中国对朝鲜没有影响力度,所以中国历史上可以统一南部、西部,甚至西藏、新疆、云南这样环境恶劣偏远、高山阻隔、沙漠阻隔的地域,甚至统一位于南面隔海的台湾和海南岛,但却统一不了一条江阻隔的东北面的朝鲜,元朝强大到可以横扫西面亚洲欧洲各国,但却拿不下东北面的一个小小的朝鲜,攻打东面日本更是失败告终[2]。日本在朝鲜的上位区域,所以历史上日本每次侵犯朝鲜的战争都很容易胜利。德国在二战中真正开始惨败是纠集了十几个国家攻打东北面的苏联,但他们都是位于苏联的下位区域,拿破仑也是惨败于苏联。南韩和北韩又不分胜负始终保持独立,因为影响力方向线刚好顺着三八线的方向,南韩和北韩谁都没有在谁的上位区域。解放战争中,林彪的四野从东北最顶端扫到海南岛最南端的更是风卷残云,但如果林彪指挥同样的部队和装备从海南岛扫到东北三省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2]。解放战争刚开始时国共双方共同进入东北,刚开始是国军占优势,林彪兵败四平,撤往黑龙江省松花江以北,但国共谈判达成停战,国军停止追击,共军得以站稳脚跟,建立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土改,剿匪,在黑龙江省松花江以北发展壮大,正好处于国军盘踞的吉林,辽宁的上位区域,当这个上位区域完成足够面积的稳定政权,就对下位区域有很大的影响力,然后很容易地杀下来,解放全东北,整个东北则是全中国的上位区域,所以一直扫下来,国军一触即溃,跟清兵入关横扫中国惊人地像似,清朝是中国达到空前統一的朝代,所以东北扫下来的力量是最强大的,见图5。

中国南面,西面的国土都没有丢,就是东北被俄罗斯侵占了大片土地,北面蒙古在苏联的支持下独立。台湾因为不在中国大陆的下位区域,所以又难统一,真正大陆统治台湾的时间非常短,最初台湾开始是没有任何政权的地区,后来被荷兰人,西班牙人侵占,建立了荷兰人的殖民政权,后来郑成功攻占台湾,公元1683年,清军大将施琅率军击败“明郑王朝”,并于次年将台湾岛正式并入大清国的行政版图,1895年满清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划归日本,直到50年后1945年日本投降按《波茨坦宣言》所要求将台湾归还中国,现在台湾又被国民党分裂统治。海南岛和南海的西沙,东沙,南沙都在中国广阔大陆的下位区域,所以能得到牢固地归属统治。虽然菲律宾对南海区域有一定的上位区域影响,但菲律宾面积很小,经过公式计算,在家门口的南海区域受其影响力比不上中国对整个南海区域的的影响力,所以南海也是属于中国的,马来西亚只有很小一部分位于南海区域的上位区域,影响力很小,越南则位于南海的下位区域,所以家门口的南海区域也是当然应该是属于中国的,见图6。

用上下位区域理论看世界地图,很明显中国最大的威胁是俄罗斯和日本。 印度,越南位于中国的下位区域,尤其是印度,经过计算,中国对印度的 区域影响力非常大,对越南的影响力则不是很大,所以印度都不堪一击,越南则打得较辛苦。

中国被西方列强(例如八国联军)侵入成功的都是从东北部的渤海乘船侵入,并非从西南的陆地侵入。1900年俄罗斯趁俄国参加的“八国联军”攻进北京,西太后逃亡陕西之际,悍然将垂涎已久的我东北三省一举占领。这是东北第一次俄占时期。当时清政府无力将俄国人赶走,只得“以夷制夷”求告日本出兵赶走俄军。条件是只要日本承认东北为满清疆土,日本可以在东北驻军,接收俄国修建的北满铁路开采矿产从事工农生产并获取所得利润等等。但是满清也未知日本能不能打得过俄国,只好对日俄战争采取“中立”。日俄战争俄国被日本打败并赶回至北满即今黑龙江省北部,否则东三省今天基本上不会再属于中国了,中俄边境很可能以万里长城为国界。苏联也吞并过我国西北部的大片领土,因为俄罗斯在我国正北面,很容易兼并下位区域的领土,后来苏联崩溃,哈萨克斯坦独立出来,这些原来的中国故土准格尔丹也就跟着并入到了哈萨克斯坦的地盘,哈萨克斯坦在我国的西面,就不是在准格尔丹的上位区域了 ,所以就没有控制影响力了,反倒在图中可以看到准格尔丹有点在我国的下位区域了,所以后来在2010年的中哈边界商洽中,哈萨克斯塔终究归还了咱们1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准格尔丹。

再看日本,北方四岛是指俄罗斯千岛群岛和日本北海道之间的国后、择捉、齿舞和色丹四个岛屿,俄罗斯称这四个岛屿為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其为北方四岛。北方四岛传统上是日本的领土,二战前这四个岛已有日本居民大约2万人。1945年9月,北方四岛作为整个千岛群岛的一部分被苏联占领, 1947年1月,又被正式并入苏联版图[3]。北方四岛在俄罗斯下位区域,被俄罗斯占领,所以日本无法收回,见图6。 但朝鲜半岛、中国的部分区域、冲绳、琉球群岛,钓鱼岛、等都在日本下位区域,有被侵占的影响。但日本国土面积很小,而且距离L值大,所以影响力就不大,但在二战中关键是日本已经得到清朝允许侵占中国的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实际上已经控制了东北的政权和资源,同时也吞并了朝鲜,所以日本的国土上位区域面积已经相当于日本本土,朝鲜,和中国的东北三部分合并,所以一直按影响力方向按顺序扫下来顺风顺水,势如破竹,如果日本没有占领中国的东北和朝鲜,只有日本本土面积,而且离中国距离远,那么影响力就起码只有1/500 了,而且只能对中国东南沿海有些影响,就是明朝时倭寇在中国东南沿海杀人抢劫的水平而已。但钓鱼岛位于日本的下位区域,虽然距离远但还是有少少影响,所以钓鱼岛虽然是中国的领土,但是现在实际是被日本所控制。日本还有一个和韩国有主权争议的独岛,独岛既不位于日本的下位区域,也不位于韩国的下位区域,所以独岛现在实际是较近的韩国控制。

二战中日本能对中国大规模侵略关键是清朝引狼入室让日本占领东北,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抵抗放弃东北。

在南半球则是东南多胜西北,南半球由于海洋阻隔多,战事很少,著名的马岛之战,马岛位于阿根廷的东南面,英国距离马岛非常遥远,阿根廷离马岛近在咫尺,但还是英国取得了胜利,至今阿根廷也无法收复马岛[2],就是因为马岛刚好处于阿根廷的上位区域,阿根廷对马岛无任何影响力。

阿富汗塔利班,这个在阿富汗南部和巴基斯坦交界起家的队伍一举打垮了北方豪强,基本统一了全国[2],但从地图上看从和巴基斯坦交接处起家的队伍是位于阿富汗的东部,阿富汗这个国家已经比较接近赤道,所影响力方向已经是倾向于由东往西,也符合影响力规律。

在赤道附近战争很少,出名的有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又称卢旺达内战,是胡图族对图西族有组织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反政府武装从乌干达越过边界向卢旺达进军,政府仓促应战失利,从首都基加利一直退到尚古古省的基伍湖边,又从湖上退到扎伊尔。大屠杀开始了,许多图西族难民试图从基伍湖逃到扎伊尔,由于没有船只,大都在岸边和河中遭到屠杀[5],这个方向基本为由东向西方向。后来卢旺达爱国阵线与邻国乌干达的军队反攻进入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击败了胡图族政府,自从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以后,卢旺达的胡图族民兵和图西族民兵就把战火烧到了他们的邻国刚果,刚果东部的局势就变的十分不稳,这片丛林变成了一个亡命徒的乐园,导致数百万刚果人百万人流离失所[5]。这个战火殃及的方向又是由东向西,符合国家地球倾斜自转形成的太阳光压趋势对战争的宏观影响方向在赤道附近的国家是由东向西方向,见图7。

过了赤道,影响的方向就是由东南向西北了 ,所以二战中,日军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战场上和澳大利亚陆军作战,日军先后投入了20几万兵力,战后能活着回到日本的不到两万人,九成的日本兵都死在在那里,澳大利亚大败日军。东面的美国攻击过来也是顺势,所以美国的加入二战成了日本惨败的开始。美国虽然位于上位区域,但其顺着箭头方向覆盖日本的面积非常少,只是覆盖琉球群岛的冲绳县、硫磺岛等地方,S很小,距离L非常大, 所以打得很艰苦,最后逼迫日本投降还不得不使用了原子弹。越南入侵柬埔寨,很容易打败柬埔寨 ,因为柬埔寨刚好是在越南的下位区域,而且接壤,距离L值为1,S很大。

两伊战争,伊朗稍微占优势,因为伊朗的有1/5的国土位于伊拉克的上位区域,但仅仅只有1/5太少了,所以也不能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两伊战争成了持久战。

如果两个国家没有接壤,距离很远,根据定律相互没有任何影响力的 ,侵略成功一般都是先占领被侵略国家的上位区域作为根据地再发动侵略攻击,例如英国入侵印度成功,就先利用孟加拉封建主集团的内讧,利用孟加拉封建主集团的内讧,收买军事长官米尔·加法尔,使其率领的孟加拉主力军按兵不动,使得克莱武指挥的军队打败孟加拉王公的军队。普拉西战役以后,英国侵占孟加拉,并以它为侵略印度的基地[6],从而初步控制了大半个印度,孟加拉处于印度的上位区域,见图6。而且美国打阿富汗主要是从巴基斯坦方向进入,也就是阿富汗的上位区域进入,所以获胜。美国进攻伊拉克是多个方向同时进攻,而且又直接空降部队空降到伊拉克北部山区。

【参考文献】

[1]试题:“太阳光垂直投射到地面上对地面的...”的答案及解析_魔方格http://www.mofangge.com/html/qDetail/04/c0/201401/6glwc004256615.html, 2017.6.18.

[2]吴江.地球倾斜自转形成的太阳光压趋势对战争的宏观影响研究.科技视界,2016(2):8-10.

[3]北方四岛问题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11869446.html,2017.6.18.

[4]钓鱼岛现在实际控制在日本还是中国?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88145416511884932.html,2017.6.18.

[5]22年前震惊世界的卢旺达大屠杀是怎么发生的?http://api.3g.ifeng.com/vampire/news?ch=df_ydcl_js&vt=5&aid=108076968&mid=&all=1&p=2, 2017.6.18.

[6]英国为什么会统治印度?http://www.mrmodern.com/lishi/7935.html, 2017.6.18.

[责任编辑:朱丽娜]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运动 区域 光压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