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集中供电技术研究应用

品牌
科学家
2023年05月02日 08:51

于进军 刘法存 王占

摘 要 通过对长城三矿综采工区面采用远距离集中供电技术应用,解决设备列车拉移困难的问题,有效解决通风断面小、行人道狭窄等难题,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实现了矿井生产安全高效。

关键词 供电;电缆;设备列车;变频器

中图分类号 TM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11-0054-02

煤炭开采是极其复杂系统工程。国内外长壁工作面普遍采用在顺槽内靠近工作面布置移动变电站,对综采工作面集中供电。此中布置方式,在煤层埋藏深、矿压大、地温高的矿区,及近年来为提高资源回收率,沿空采用小煤柱或无煤柱布置巷道和回收开采边角煤的许多矿井,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了工作面通风、运输、超前支护等工作的正常展开,并导致工作面变电站无法拉移。不但制约煤矿正常生产,而且严重威胁煤矿安全形势。

鉴于以上原因,有必要针对矿井综采工作面供电系统进行研究,采用远距离集中供电技术,以满足综采工作面正常生产需求。

1 概述

长城三矿1905S工作面采用远距離集中供电技术,将工作面配电设备放置到运输巷中段配电硐室内,不需要在顺槽内敷设地轨,取消了传统设备列车的使用,在工作面综采过程中无需频繁挪移配电装置,保证了供电安全,并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2 技术方案论证

传统供电方式易诱发安全事故。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巷道内的压力一般较大,在拉动移动设备时,需要对设备列车前方的巷道进行扩修,否则设备列车无法通过狭窄的巷道。在狭窄的巷道里,设备置放在回风槽中,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使得槽内空气的流通速度缓慢,并且空气的质量不好,含氧量降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面煤层厚度变化幅度不一,瓦斯涌出量呈阶段性,时多时少,若工作面煤层厚度较大时,设备列车前的瓦斯传感器处于临界状态,时刻有产生危险的可能,加上空气不流通、巷道变形,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工人劳动强度较大。由于变电站列车是跟随综采设备的,综采设备在哪,一定变电站就在哪,随着移动变电站的移动,很多物资也需要移动,这些物资的运输都是由工人来完成的,使得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大。

采用综采工作远距离集中供电系统,原有的设备全数移出工作面,为了实现供电系统的自动化。为方便工作面电缆撤除工作,顺槽布置了电缆自移装置,大大降低了工作劳动强度。

3 项目实施方案

3.1 技术方案

在顺槽中间位置设置机电硐室,将1905S工作面供电设备布置在机电硐室。包括高压设备两台PGJ-200/10Y进线高防,两台KBSGZY-3150/10移变,一台KBSGZY-2×2000/10变频器专用变压器;低压设备一台BPJV-3×1250/3.3变频器,一台KJZ6-600/3.3六组合开关,一台KJZ4-600/3.3四组合开关,其中KJZ4-600/3.3四组合开关给采煤机供电,KJZ6-600/3.3六组合开关给破碎机、转载机供电。组合开关采用模块化设计,模块可互相替换,能保证设备的一用一备。

3.2 工艺路线、实施过程

第一,公司组织相关技术专家共同分析确定系统技术指标和要求,确定供电系统设备、电缆配备情况;第二,根据技术要求订购相关供电设备、电缆;第三,进行前期的产品加载测试;第四,进行设备的现场安装调试和工业性试验。

3.3 项目实施效果说明及验证

1905S工作面运输巷走向长度2 250m,切眼长度342m,工作面配电点设置运输巷1 400m处,工作面设备采用3 300V电压等级。运输巷转载机装机容量710kW,供电电缆为95mm2,额定载流量260A(25℃);工作面刮板机装机容量2×1 200kW,供电电缆为120mm2,额定载流量305A(25℃);采煤机总装机容量1 705kW,供电电缆为120mm2,额定载流量305A(25℃)。供电电缆最长供电距离1.3km。

1)按长时允许负荷电流校验电缆能力

(1)转载机,满足要求。

(2)采煤机,满足要求。

(3)刮板机,满足要求。

2)按允许电压损失校验导体截面

(1)转载机电缆电压损失,占额定电压百分数为:,满足要求。

(2)刮板机电缆电压损失,

占额定电压百分数为:,满足要求。

(3)采煤机电缆电压损失,占额定电压百分数为:,满足

要求。

3)按三相短路电流验算导线热稳定性,三相短路电流稳态值:

式中:Sd—母线短路容量,100MVA。Up—允许最高电压,取+5%。

由于煤矿供电为无限大系统,假想时间与断路器的动作时间相同,故计算出电缆最小稳定截面为:

,所选电缆满足要求。式中:C—热稳定常数,查该电缆最高允许温度为230°时的数值,C=171;tj—断路器动作时间,取0.25S。

目前长城三矿1905S工作面配套设备经过近一年的试生产,各设备运转良好,使用正常。

4 技术特征及创新点

首先,解决了设备列车拉移困难的问题,在远距离供电过程中,设备列车是放置在皮带运输顺槽停采线外大断面处,传统的方式是拉移列车,增大量巷道压力,现有的设计彻底减小了巷道的压力,有效解决了通风断面小、行人道狭窄等难题,在工作期间,确保人行通道能够畅通。其次,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远距离供电技术的所有设备均不在回风槽当中,没有占用槽内空间,大大增加了槽内空气流通速度,将通风阻力减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瓦斯事故,从源头上杜绝了发生安全问题的概率。此外,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还解决了设备列车拉移频繁,有利于安全生产。

传统的供电方式主要依靠人力搬运物资,搬运物资的距离较长,劳动强度大,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在远距离供电技术中,将所需要的物资放置于设备列车上,大大缩减工人的运输距离,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

5 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分析

消灭了设备列车,避免了设备列车拉移困难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利于安全生产。同时减少了列车运行过程对供电设备、电缆的损坏,降低了设备故障率,赢得了宝贵的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

效率。

5.2 社会效益分析

采用远距离集中供电技术,解决了设备列车拉移困难的问题,在远距离供电过程中,设备列车是放置在皮带运输顺槽停采线外大断面处,传统的方式是拉移列车,增大量巷道压力,现有的设计彻底的减小了巷道的压力,有效解决了通风断面小、行人道狭窄等难题,在工作期间,确保人行通道能够畅通。其次,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远距离供电技术的所有设备均不在回风槽当中,没有占用槽内空间,大大增加了槽内空气流通速度,将通风阻力减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瓦斯事故,从源头上杜绝了发生安全问题的概率。此外,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传统的供电方式主要依靠人力搬运物资,搬运物资的距离较长,劳动强度大,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在远距离供电技术中,将所需要的物资放置于设备列车上,大大缩减工人的运输距离,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同时还解决了设备列车拉移频繁,有利于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王彦文,高彦.煤矿供电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

[2]顾永辉.煤矿电工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章 工作面 设备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