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亲自然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品牌
科教导刊
2023年06月09日 12:22

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焦敏

摘要 幼儿亲自然美术既有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同时有助于幼儿早期的美学培养和美感熏陶,是一项适合于在幼儿园从事的集体感知类创造性活动。本研究通过在幼儿园的亲自然美术活动的实施,对亲自然美术的概念做出了界定,并对亲自然美术活动中的环境创设、活动形式和教师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亲自然美术 幼儿园 教师策略

0前言

现代幼儿,特别是城市幼儿,在享受信息社会所带来的舒适与便捷的同时,失去了很多与大自然的交流,并获得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的机会。一些发达国家早己把自然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域。德国出现教师在树林里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林问幼儿园”:美国有很多以探索自然为目的的教育课程项目,例如,SPARK鼓励3-7岁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参与自然学习。Gottfxied Tritten认为消除束缚的教学才能让儿童得到完整的教育,才能更好地激发创新活动。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强调让幼儿接触自然。且近年,我国学者及一线幼儿教师在对“自然教育”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王莉、陈知君、焦荣华、祝雅芳等深入剖析了亲自然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以亲自然环境创设为主的培养策略。我们知道,绘画是人幼儿时期,在语言能力不尽完善阶段,用以表达自己,且与周围世界相连接的最好方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艺术”领域强调两个重要的目标:一是感受与欣赏,二是表现与创造,并将培养幼儿艺术的兴趣、大胆地自我表现与创造作为核心内涵。我国学者杜艳、周奇芳、高玉荣、张东娟都认为大自然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能够贴切的将幼儿想象和创造述之笔端。因此,亲自然活动和美术活动的结合,能够更好释放幼儿的天性,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促进其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

1幼儿园亲自然美术活动的创设与实施

笔者结合所在幼儿园的实际条件,开展了亲自然美术方面的相关研究,现将亲自然美术的概念、环境创设、活动形式、教师策略等进行梳理,以期推动对幼儿亲自然美术活动的重视与研究。

1.1什么是亲自然美术?

亲自然美术主要包含两方面:(1)以“自然”为主题进行美术创作;(2)用采集于大自然的素材进行美术创作。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需要先先激发幼儿亲近自然,喜欢自然的情感;在放松、惬意的自然环境中观察、思考、探究、了解,激发他们的美术创作兴趣。不同之处在于:以“自然”为主题进行的美术创作,更凸显幼儿对自然环境的感受和对其情感的表达;而用大自然的素材进行美术创作更强调幼儿对自然素材的理解和应用。

1.2亲自然的环境创设和活动开展

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好奇心强、喜欢跑跳、注意力容易被分散等特点,在亲自然活动的区域和范围选取上,应以幼儿园周围的自然物特色为划分原则,可以分为诸如:凉亭区、假山區、花园区、银杏区、梧桐区等。因为幼儿本身就具备一定的适应和学习能力,而这个阶段恰恰是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同时,创建有利于幼儿专注力形成的环境,有助于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探索和多角度思考。例如:银杏树区。孩子可以随其所愿的去探寻银杏树的一切:银杏叶,银杏果,银杏树皮,银杏树杆;不同的色彩、大小、形状差异。欣赏银杏叶片片飘落,感受银杏叶层层堆起。

前期亲自然环境创设环节完成后,可依据具体情况开展进一步周期性的亲自然活动。每次根据季节、天气等自然因素选取亲自然活动区域,并通过幼儿观察、比较、拣拾、采摘、挖掘等行为感受、获取自然素材。其中可以包括:植物花瓣(桂花、杨树花、牵牛花、柳絮等),植物果实(松果、山楂、毛毛草等),植物叶子(松针、枫叶、柳树叶、杨树叶、银杏树、合欢树等),植物表皮(松树皮、梧桐树皮、杨树皮、枇杷树皮等),植物种子(蒲公英、豆荚等),石头(碎石、卵石、雨花石等),泥土(黄土、黑土等),以及露珠、雨滴、雨水、雪花、雪球等。

亲自然活动是带领孩子亲近真正的大自然,进行游戏、观察和探究。小朋友也许会问:“雪球为什么变黑了?~豆荚可以吃么?~银杏的果子怎么那么难闻,里面到底有什么?”正是这种全息化的感知觉刺激并建立了幼儿与大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同时触动了其内心感受,激发了表达的愿望。

2亲自然美术活动实施

幼儿绘画是其思想和感情的有效表现载体,虽然创作有可能会受限于表现能力和绘画技巧,但这个时期的绘画行为主要培养的是幼儿思考与表达的独立性和艺术兴趣。创作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客观性原则,幼儿的发展有一定客观规律,即应保护幼儿的创作欲望,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敢于想象、表达、创作;直觉性原则,即借助于幼儿的感知觉,回忆亲自然活动,激发他们的艺术直觉;独立性原则,即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宽松的创作氛围,而教师只是协调整体活动的帮手。

3亲自然美术活动中的教师培养策略

提出了3~6岁幼儿亲自然美术创作活动开展的组织原则即:亲自然情感目标是首位;特征性区域选择要重视;注重培养美术情怀原则;美术创作中关注幼儿操作步骤;注重创作后幼儿总结性的情感与语言表达、教师在活动中的引导等原则。同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教师指导策略:

3.1宽松的活动氛围是培养亲自然情感的基础

宽松的氛围能够使幼儿放松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当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看管,更多是提供建议和帮助的伙伴。容忍幼儿因探索而弄脏、弄乱,甚至打扰大自然的行为。让幼儿自行探索发现,从而体验探究和自我能力实现的快乐。例如,亲自然素材采集活动时,教师总是担心幼儿会出现危险,在活动中不断的提醒幼儿“不要这样,不要那样”。草坪活动,当幼儿正尽情奔跑,教师不停叮嘱:“跑太快会摔跤”“不要摘花”等等。这种由于教师担心幼儿安全,因此导致各种“禁止令”的出现会使得幼儿刚发起的兴致被拦腰截断。其实幼儿在运动时已经能主动躲避危险,只要亲自然活动前,老师向幼儿讲清楚活动范围、注意事项即可。一个宽松的氛围使幼儿自由大胆探索,一个宽松的氛围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只有在愉悦,充满支持、鼓励的环境中,幼儿的艺术创造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3.2非创造性活动的程序化操作有助于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

使非创造性劳动程序化是更经济的行为,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改善结果,使结果更有意义,更具备创造性。3-6岁年龄段幼儿因其发展特点,在美术创作中会遇到一些他们不十分熟悉、擅长,甚或是被羁绊的步骤。例如:颜料选取、调色、画笔清洁等。每个步骤不仅会直接影响创作时间,还有可能影响创作结果。所以作为指导教师,在创作中规范幼儿对绘画工具使用的程序化操作行为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一次小班孩子的“叶子创作”(即把叶子撕成自己需要的形状,然后用胶水粘到彩纸上)的亲自然美术活动中,指导教师没有在活动前对胶水的使用给予示范和说明,在活动中也没能及时一一确认胶水使用后被盖好,在活动临结束前十分钟,一个小朋友无意中碰倒了一瓶没有盖好的胶水,同组其他小朋友刚完成的作品报废了。结果是作品被毁的小朋友的活动热情受到了打击,并在后来的一次美术活动中体现出有意识地想拉开与其他人的距离。说明教师活动指导的失误甚至有可能造成幼儿在相似情境下对某种行为有提防心理。所以说,幼儿亲自然美术创作中教师的指导重点不是在作品创作本身,而是如何进行幼儿规范化操作和独立创作能力的培养。这对幼儿自信心和浓厚艺术兴趣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

4总结

3~6岁幼儿亲自然美术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媒体时代下幼儿亲自然情感和幸福感,培养幼儿对美的理解、认知,对美术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发散思维和创造力。为了更好地挖掘、探索基于亲自然美术的幼儿教育之路,帮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技能、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成长。在亲自然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对自身有更高的角色定位,运用教学技巧和智慧创建自由宽松的活动氛围,多顺应幼儿的天性,保护其好奇心,尊重幼儿的自主创作和自由表达;同时规范活动中的程序化操作,培养幼儿的规划操作习惯和独立动手能力。真正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3-6岁幼儿亲自然美术活动教师引导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DKT 3180)研究成果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幼儿 自然 美术 家庭 一线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