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研究

品牌
科教导刊
2023年06月26日 02:48

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报告.doc

郭晓丽

摘要 教育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作为人类教育事业的执行者的高校教师,能否做到按照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理论素养、实践操作等方面加强学习,对每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否更好的驾驭本职工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领域的不断精进,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提升自我素质和教学综合能力,对推动高教教师队伍的快速发展,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准,服务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意义重大。

关键词 高校教师 专业发展研究 持续性 制约因素

1高校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要求

1.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

从有人类历史以来,可持续教育一直起着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重要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可持续教育是教育事业的深化,作为教育事业的一部分,是随着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出现的,被定位在更高位置,发挥着难以估量的社会价值。可持续教育概念的产生将对人类教育事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作为教育较高层次的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此领域,教师和学生都是可持续教育的践行者与重要的参与者,而作为教育执行者的高校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1.2可持续教育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

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可持续教育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切关注。对现代社会的每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具时代特点的要求,尤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执行者——高校教师群体,给予了更多期望。

同义务教育一样,高等教育也有一定的期限,不论是职业教育本专科教育还是硕博教育都存在时限的问题。对应可持续教育的观点,高校教师在国家既定形式上难以延长相应教育阶段的时间,但在内容上,可以打破既有的时间和条框限制,变革传统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分割状态,延伸教育的时间与空间,使高等教育成为可持续教育落到实处。

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发表过重要讲话,对于办好开放性大学做出了的前瞻性的阐释,为每位高等教育的从业者指出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高等教育不应该裹足不前,停留在阶段性的工作标准上,而应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可持续教育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现阶段,国家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正好为可持续教育实现提供了良好契机。这种开放式教育的办学方向为高等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不仅要能顺利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还应具备持续的社会教育能力。

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执行者,理应自觉依照可持续教育的目标,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和行业前沿,制定切实有效的学习计划,实现终身学习,拥有持续传播教育的能力。要把自己主动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在自己业务能力增强的同时,为社会进步培养更多优质人才,为“双一流”大学建设思路储备更多骨干力量,通过教师的自我完善,让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2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分析

2.1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高校教师都能具备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可以满足日常的教学工作。但是在面对专业领域之外的问题时就显得乏力。尤其是现在多元化的思潮涌动,学生的思想不再是禁锢的而是异常活跃的,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事实上,大多数教师在这些方面是十分匮乏的,虽然在职前培训当中有学习的经历,但也只是浅尝辄止,难以深刻理解所学,反映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无法做到融会贯通,难以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与内容融合。

另一方面,培训教材的滞后使教师难以掌握到最前沿的教学理论。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也就不足为奇。不仅如此,由于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直接导致教师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教育理论的探索上,造成教学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的现象在高校的公共课中甚为常见,亦或是放任自流,任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而不加引导,忽视学生主体的参与性与重要性,严重影响了课堂效果。

2.2教师专业发展主观努力程度不高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专业知识领域不断的深入和學生在求学过程中学习理念的不断演进。然而,部分高校教师在面对本专业时,普遍存在主观懈怠情况。突出表现在科研意识薄弱和专业激情的减退。科研意识缺乏表现在中年教师对科研缺乏足够重视,未能理清科研和教学是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的关系,科研投入热情不高;或是受利益驱动,为了晋升职称,对学术造假视而不见。导致学术研究水平难以优化,引发的学术不端广为诟病,极大削弱公众对教师职业的信任度。反省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反省只做表面文章,是迫于行政化的要求机械反省,而不是从课堂真实问题出发,从解决学生迫切需要破解的问题出发;反省方式乏陈可善,很多高校教师之间相互排斥、单打独斗。教师专业激情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给学生的情感体验。越有激情,越有利于激发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然而实际情况是,由于教学任务过于繁重加之科研压力,工资收入差距大,对职业前景的不乐观,造成教师职业倦怠:少数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对学生敷衍了事,学术上不思进取。

2.3师资引进和聘任制度先天缺陷

广大高校在师资引进方面不遗余力,对学校和学科的发展大有裨益。教师引进后普遍采用有序晋升的用人机制,除非教师出现重大教学责任事故,否则被淘汰的几率可以忽略不计。尽管有些高校尝试了一些新的做法,但大多没有真正贯彻落实,而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高校教师缺乏足够的竞争机制。一是教师队伍中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向经济发达地区靠拢,加剧了高校教师资源的不均衡。二是高校教师问的互访停滞不前,长期处于稳定的工作环境之中,工作内容缺乏更新,必然导致高校教师竞争意识退化,最终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2.4教师评价体系不科学情况突出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缓慢的外部因素之一就是管理缺乏创新。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评价理念人性化的缺乏,工具性价值和人文关怀矛盾突出。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作为评价依据本无可厚非,但是用严苛的规章制度来管控教师的教书育人活动,但是忽略教师也是需要尊严、有丰富情感的个体,扼杀了教师发展的原动力。二是评价标准缺乏科学依据,在数据指标和质量管控上时有冲突。高校教师评价体系过分倚重基本数据信息:只是简单考虑教学基本工作量,没有将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改进等重要指标纳入考核范围之内,否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付出,降低了教师工作投入程度。科研工作追求数量,一味用论文的数量来考量教师的科研能力,忽视论文的级别,课题的实际价值。三是评价方式单一。高校教师评价大多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根据聘任合同的具体细节对教师进行综合考核。而教师对于评价过程的公正程度没有通常的申诉通道,无法得知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对长远发展极为不利。这种考核机制,表面上只是剥夺了广大教师的知情权,但实际上教师评价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已成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3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

3.1知识结构应不断优化,增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密切结合

整个教学活动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体系。需要高校教师用动态和关联的理念对待教学活动,必须用联系的观点充分考虑各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针对知识结构单一的弊病,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实践整合文理、专业学科知识。将之前注重课堂实践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坚持开放的教育、教学理念,综合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方法,如合作式学习、自主学习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增加学生的课堂体验,满足学生個性发展的需要。

3.2建立高效教师学习团队

针对高校教师自我发展专业意识不强,科研动力缺乏等情况,最理想的解决方式是根据不同学科和年龄层次组成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个体离开团队很难健康成长,团队反过来可以为单个教师的发展提供资源。高校教师学习团队在共同的专业领域内,通过不问断的对话、合作共同分享信息和资源,互帮互助来促进个体教师专业化目标达成。通过有效沟通,是教师围绕研究课题共同探索,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希望。

3.3打破教师聘任终身制,树立优胜略汰的新风气

打破教师聘任终身制,打造高校优质教师培养机制。针对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中助教、讲师占比较大的实际情况。可以由此推行非终身制,给予一定的时间范围进行任期考核,以此来选拔优秀教师。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淘汰机制,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实现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稳定。淘汰机制能够有效增强高校教师的危机意识,为提高学术科研水平形成源源不断的动力。

3.4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

作为学校的管理部门应该将考核重心调试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首先,尊重教师的基本权益,以人为本,将尊重个性和差异化的评价有机结合。教师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教师精进专业。构建教师评价体系必须尊重教师的个人感受。另外,针对不同学科、专业,摒弃一刀切的评价模式,根据学校的发展方向,立足长远帮助教师制定符合个性发展的规划。其次,教师职称评定应坚持质量和数量相结合,不要厚此薄彼。最后,评价方式上,应结合教师自评与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等多维度评价方式。增加教师评价体系的透明度,便于教师清楚教学中努力改进的方向。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突破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部因素的限制不是朝夕之功。了解影响高校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只是开始,因校制宜的措施,才能使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教师 高校教师 专业 文章 评价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