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探析

品牌
科教导刊
2023年07月07日 04: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路丽丽

摘要 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途径主要涉及理论教育、实践教育、传播教育和自我教育,因教育对象的不同,具体教育方式会有区别。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一般途径、特殊途径以及教育途径的特点,对于马克思主义教育深入人心,使受教育者真正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做到马克思主义的知道、成道、行道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教育 有效途径 探析

马克思主义教育主要是指教育工作者向受教育者宣传、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离不开各种教育工具、手段、方法,以及所面臨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环境情况。途径实质上是一种方法。马克思在谈到方法时曾指出,“撇开自然物质不说,各种不费分文的自然力,也可以作为要素,以或大或小的效能并入生产过程。它们发挥效能的程度,取决于各种方法和科学进步。”

1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一般途径

教育对象具有主体性,其对思想信息的接受是以自身的判断、内化等为基础的。“我们不知道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强制处在健康清醒状态的每一个人接受某种思想”,这要求教育方法能够调动教育对象的主动性。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的多元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一般途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理论教育、实践教育、传播教育和自我教育。

1.1理论教育途径

人的需求有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马克思主义教育应满足受教育者对于精神生活的需要。理论教育的具体形式有不同的特点,总的来讲,应遵循下列基本要求。

第一,坚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需要当作科学来对待。“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是完备的体系。“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受教育者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是理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当代中国的实际,联系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原则。这需要教育者能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并将精华传播给受教育者,引导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第三,坚持理论教育的长期性和层次性。马克思主义教育是一个动态的、需要累积的过程,教育者应长期坚持理论教育。层次性是指教育的内容、方式根据教育对象类型和层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对党员领导干部、大学生可组织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而广大群众则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四,坚持教育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当今社会生活多元化,人们思想日益复杂,信息科技发展迅速,理论教育的方法应予以创新。

1.2实践教育途径

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核心是理想、信念的教育。在受教育者意识活动过程中,实现教育内容由“外我态”向“为我态”、“属我态”的转化。但是由知识层面发展到信念层面,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教育对象具体的实践。列宁指出:“只有学会独立地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你们才能认为自己的信念已经十分坚定,才能在任何人面前,任何时候,很好地坚持这种信念。”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思维分析问题,需要受教育者将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容付诸实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实践的内容、范围、方式更加丰富,马克思主义实践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劳动教育、社会服务和社会考察。劳动教育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社会服务是指运用智力、知识、技能、体力等方式,帮助人们解决困难,比如学习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社会考察则是通过认识、研究社会,提高受教育者思想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1.3传播教育途径

马克思主义传播教育途径是指在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沟通、交流、分享马克思主义信息的通道,主要包括组织传播教育、大众传播教育和网络传播教育。

(1)组织传播教育。组织传播是现代社会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要传播形态。利用党、政、工、团等正式组织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是十分有效的途径。马克思主义的组织传播教育应遵循组织传播的规律,并符合组织要求。建立民主制度,带动成员共同参与;营造安全、平等、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环境;提升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发挥教育者在组织传播中的核心作用。

(2)大众传播教育。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期刊、书籍等形式,对广泛的受众进行马克思主义信息传播的过程,使教育对象在接受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提升理论素质,确保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3)网络传播教育。当今社会已发展为信息化时代,网络传播信息内容广而深,信息传播和更新快捷,传播手段具有兼容性,传播方式具备互动性。网络传播教育可以扩大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有效性,运用先进思想营造马克思主义教育网络阵地,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大众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

1.4自我教育途径

自我教育是指马克思主义教育对象把自我作为教育对象本身进行知与行的转化,是由“他教”到“自教”的转化。自我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一种途径,要求教育者按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自我思想品德提升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2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特殊途径

马克思主义教育根据受教育对象的不同,具有相应的特殊教育途径,主要涉及对党政领导机关、高等学校和社会群体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2.1党政领导机关

党政领导机关、军队、党校、团校、工会等组织,可通过理论灌输、讲授讲解等方式开展教育,比如开会学习、整风运动、学术报告会、专家讲座等。充分发挥党政领导机关的组织性、架构性、系统性、正式性、规范性等特点,有利于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

2.2高等学校

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途径主要有思想政治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

2.2.1思想政治课程

高等学校通过开设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理论课程,并运用现代化的媒介平台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同时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比如马克思主义教育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发挥多学科的教育、影响作用。学校开展通识教育,将专业知识、公共基础知识、道德教育与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追求——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课程内容精品化、形式多样化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有效化、动态化、长期化。

2.2.2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其将理论知识转化实践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深刻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社会实践对于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要。各级政府和部门、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大学生走进基层,走向社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责任担当意识。

2.2.3校园文化建设

广义的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层面,物质文化主要指校园建筑、活动设施、校园绿化等物质形态,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方面;精神文化是指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体制等制度文化,以及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行为规范、校风学风班风、教学理念等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神层面。“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发挥校园文化隐性教育的特点,滴水穿石,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寓马克思主义教育于各种文化活动之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2.3社会群体

社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组成社会生活共同体,比如村庄、街道、城镇、大都市等,都是规模不等的社区。以喜闻乐见、通俗化、简单、为人民群众所接受的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更佳。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扩大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覆盖面,还可以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全方位的育人氛围,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教育。

家庭对每个人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最深入人心、最直接。家庭文化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新闻媒体、电视网络平台的影响。个体是家庭的一员,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思想对家庭价值取向、个人价值观有引导作用。家庭不仅带给人们在思想品德、人格伦理等方面的成长,在正确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马克思主义教育途径的特点

3.1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理论应与时俱进,并且符合实践发展的要求,得到人民的认可;理论在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融入最新的时事政治内容,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让理论更有说服力、感染力、真实性、科学性、先进性。实践教育的进行应依据理论的指导,即使在实践中发现与理论有偏差的现象,人们能够学会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进行判断,做到明辨笃实。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科学的体系,其传播和教育过程也应是科学的、与时俱进的,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升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效果。

3.2堅持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主体要有一定的客体性,能从教育客体一马克思主义教育对象的角度考虑开展教育的方式、途径,力争运用具有吸引力、感染力教育途径,真正使客体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客体要有一定主体性,在受教育中由被动学习逐渐转为主动学习。“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是客体真学、真懂马克思主义的动力源泉,“实然我”向着“应然我”的目标前进是客体学习、接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刺激来源。

3.3坚持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

隐性教育主要在教育对象的日常生活领域发挥作用,将马克思主义教育渗透到教育对象的成长过程、环境之中,正如杜威所提倡的“学习即成长,学习即生活”。显性马克思主义教育主要涉及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通过正面的灌输、传播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应有效结合,互为支持,为马克思主义教育营造社会、学校、家庭等“全员育人”的氛围、情境,拓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广度、深度、强度,确保马克思主义教育深入人心,得到运用、坚持和创新发展。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家庭 马克思主义 途径 文章 生活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