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互联网电商,人才管理大数据分析
王嘉玥
[摘 要]互联网大数据的大势发展,对其人才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才管理和招聘的精细化,规模化上都是努力的方向。互联网招聘以其信息量大、更新快、简单便捷等优势而成为最重要的招聘方式之一,其大数据资源已经涵盖三次产业、各个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搭建了立体化的人才信息网络,促进就业、创业、成才,实现大国人才的精确化管理,为中国发展及中国梦的实现注入新动力。
[关键词]互联网 人才管理 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R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5-0101-01
人才管理包含不同的内容,首先是人才育成。美国已经利用大数据方法建立了富有个性的“高等教育教学支持系统”。其中有种“学习分析技术”,能够通过对与学生相关的海量数据分析,辨别出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模式。这就便于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发现哪些学生面临学习困难,或者有辍学的危险,从而采取比较准确的帮扶措施,因势利导。教师能够利用“户面版”记录自己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实时的学习情况监控。对于教育管理部门来说,如果发现哪个教授的学生作业总是很多人出错,而且错的都在一个地方,就说明他的教学在某个环节上存在严重缺陷,需要改进教学。斯坦福大学已经利用这种大数据方法,提升教育质量。可以预见,未来世界的人才育成模式,在大数据平台支持下,必将发生重大变化。其次,是人才的发现与选拔。在没有大数据的条件下,发现与选拔都很难做到“全信息”。也就是,很可能是在被选人员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进行人才选拔的。大数据能够帮助人们解决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讲,凡是符合条件的都可以进入选拔的视野。这就解决了少数人从少数人中选人的弊端。国外的猎头公司之所以能够帮助国家、企业寻找到合适的人选,是因为它掌握了大数据,而我们则没有。
再次是人才配置。人才配置的关键是“人岗匹配”。就是要把最符合岗位素质要求的人配置到他最适宜的岗位上。为了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力资源研究者已经开发出各种各样的能力模型。这种模型从多种维度来描述到底什么样的人进入这个岗位才是合适的。有的还绘出了人才素质模型的雷达图。如果在大范围人选中一个个对比,无疑是一件比较费时费力的事情,可是,依靠大数据就能够很快实现“人岗匹配”。这种方法,对于各级各类领导班子人才配置的意义更大。因为领导班子成员配置科学与否,对于组织健康发展的作用更大。链接在人才育成与配置之间有一个流动环节。当前,遍布全国的人才市场为人才实现科学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各地人才市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息不全、信息不及时和信息不对称的弊端。这些问题,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来加以改进。大数据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讲为什么,只讲关联性”。如果发现了某种关联性。就可以加以利用。凭借自有信息系统进行商品管理的沃尔玛公司,发现在卖场里,购买婴儿尿布的顾客很多都要买上几罐啤酒。这是为什么?不知道。但是,掌握了这种关联性的卖场经理,就可以告诉上架员,要把灌装啤酒与婴儿尿布摆放在一起。这么做,果然提升了这两种商品的销售量。在人才管理领域到底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关联性?未见报道,有待发现。
而在互联网大数据下,对人才培养我们应该如何做呢?首先,互联网金融新时代对金融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金融对现代经济生活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全球每个角落。金融业的新变化对金融人才知识和能力培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金融人才具备敏锐市场洞察力和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同时具备多学科综合应用和分析能力,能综合应用计算机、英语、法律工具,具备较好的计量经济学分析能力。其次,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我们也要改进。改革教学方式,适度增加案例教学和研讨式教学方式。如今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为教师在课程中增加案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设定互联网金融的某一热点问题,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在课堂分享展示;教师也可以课堂上将经典案例结合教学内容分享给学生,案例讨论结合,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对人才进行培养和管理。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着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竟,金融业快速发展,需要研发型和高级管理的金融人才,但是基层管理和业务实践型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因此,确定了培养金融业基层管理和应用性业务人员的目标,就会在课程设计和培养方式方面有的放矢,如课程内容增加实训课程,校外参与金融企业实践,让学生了解金融市场政策及环境现状,有选择地储备从事金融业的能力和资质,重点培养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素质;针对一些互联网金融热点和银行理财产品的经营实践,可以聘请银行业的专业人员走进校门开展讲座,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动态及发展方向。对教材选择和考试制度进行创新改革,适应互联网金融对专业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高校很难及时将反映市场特色的教材与课程相结合。因此要加快课程设置和教材配置步伐,教学方案和进度应该及时调整,教材选择在尊重真实、客观、准确反映金融学特征和规律基础上,具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的效果。教材的难易程度和要求方面,既要继承发扬国外经典理论,让学生奠定坚实的金融学理论基础,也要有分析中国金融热点和事务的内容,要将二者真正结合起。教师可以指定主要教材和辅助教材,弥补一本教材难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缺陷。创新考试方式,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要采用多种考试方式相结合,教师可以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完成情况等均作为期末成绩的组成部分。比如在金融理财课程考核中,教师将3名同学分成一个小组,一人扮演理财师,另两位扮演客户,要求就家庭理财中某一问题咨询理财师。这样的咨询过程用手机录制成视频节目,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内容。学校应增加多种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环节,避免期末死记硬背,要综合考评使得考核结果更加公平合理,也突出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只有这样,才可以加快我国人才升级管理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张博,张吉辉,程涛.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互联网+”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办公自动化,2015,24:28-33+43.
[2] 孙黎宏.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改革——大數据时代“互联网+教育”的实践性思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6:116-120.
[3] 谷彬.互联网大数据与人才精细化管理[J].调研世界,2016,09: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