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3g覆盖 中国联通3g晋城覆盖 中国联通3g信号覆盖
卢巍+于文婷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3G/4G网络覆盖面积不断扩大,社会对于3G/4G网络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为了提高3G/4G网络协同优化的工作效率及质量,从而保证3G/4G网络协同优化体系处于正常运转状态,进而为联通公司积累更多工作经验,便有必要在综述协同优化概念的基础上,分析3G/4G网络协同优化的思路,就提出具体的体系建设措施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3G/4G网络;协同优化;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3-0100-01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日益严格协同优化要求,3G/4G网络协同优化的工作重心逐步向构建指标体系转变。其中,协同优化,英文简称CO,指以一致性约束优化方法为基础分析及优化设计子空间的子系统,具有模型独立性好、求解效率高及建模难度低等鲜明优势[1]。协同优化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并行工程及计算机计算发展而发展,将优化问题细分为多个子优化问题,各子优化问题进行独立求解,并且以协调策略为指导实现最优设计
1.3G/4G网络协同优化指标体系的建设措施
1.1 CSFB指标体系
如图1所示,由终端发起CSFB请求至3G侧建立语音是评估CSFB是否成功的主要衡量指标。由此可见,3G侧以CSFB原因为基础的CS_RAB成功建立次数/4G侧eNodeB收到CSFB触发次数=全程CSFB成功率,主要用于评估用户CSFB感知,但是综合考虑目前CSFB普遍采取盲重定向方法,造成其4G终端CSFB回落至3G小区随机性加大,无法使用“点对点”小区指标完成判定,建议以网格及或区域级进行问题定位评估。同时,一旦发现某个区域CSFB成功率不足时立即分析诱发定位问题的原因,纳入4G_CSFB成功率、L2U_CSFB响应率、3G_CSFB_RRC建立成功率及3G_CSFB_RAB建立成功率等指标,逐步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CSFB指标监控体系。
其中,4G_CSFB成功率=E-UTRAN向WCDMA执行CSFB重定向次数/eNodeB收到CSFB触发次数,该指标属于小区级指标,一旦指标过低表明4G网络侧CSFB可能存在问题;L2U_CSFB响应率=E-UTRAN向WCDMA执行CSFB重定向次数(4G侧)/RRC建立请求次数(CSFB原因)(3G),一旦指标过低表明4G侧下发CSFB请求3G无法收到;3G_CSFB_RRC建立成功率=小区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3G侧)/小区RRC连接建立请求次数(3G侧),一旦指标过低表明CSFB用户存在3G网络信令面问题;3G_CSFB_RAB建立成功率=小区以重定向方式为基础CSFB用户发起CS域RAB连接建立成功次数/小区以重定向方式为基础CSFB用户发起CS域RAB建立请求次数,一旦指标过低表明CSFB用户存在3G业务面建立问题。
作为4G手机CSFB至3G网络或结束通话后迅速返回4G网络的功能,FASTREURN能有效提高4G用户体验,具备显著价值作用。如何评估FASTREURN机制的长效性,切实解决FR过程中现存问题,是3G/4G网络协同优化工作的主要内容。FR功能以3G网络触发为基础,其实质为3G网络返回4G网络的过程,并且利用3G指标梳理可定义出“FR功能生效率”,即以FR原因为基础3G侧发起RRC释放次数/小区以重定向方式为基础CSFB用户发起CS域RAB连接建立成功次数=FR功能生效率。
其中,以FR原因为基础3G侧发起RRC释放次数的统计测量点为假如RNC收到CSFB用户源自电路域核心网IURELEASECOMMAND消息,判定触发FastRerurn,RNC立即向UE发送RRCCONNECTIONRELEASE消息,以消息中携带LTE频点盲重定向至LTE,便于UE所属SRNC最优小区统计指标。由此可见,技术人员可将COUNTER视为评估FASTREURN功能是否有效的主要衡量指标。
以FASTREURN理论为基础,技术人员能分析全网FR功能生效率,帮助找出存在疑似问题区域,并且我国大部分地区现已打开FR功能,经筛查判断后大多数问题为因部分RNCFR功能LICENSE下发后无法生效所引发。同时,FR功能失效原因较为复杂,与FR功能未开启、跨RNC迁移场景、终端概率性RRC请求消息中携带“pre-redi-rection”信元及CSFB通话期间异常事件等存在着密切联系,尤其是FR功能未开启,发生率高,例如:FR功能LICENSE無法生效或小区级FR功能未开启等。此外,FR功能不是一定全部打开,以盲重定向为基础FR存在4G覆盖弱导致用户脱网的可能性。
1.2 L2U指标体系
FR功能促使CSFB用户业务结束后快速由3G返回4G,但是受FR功能特殊性的影响,采取盲重定向方式存在4G覆盖弱区域促使用户返回4G的可能性造成用户脱网,产生“踏空”问题。由此可见,如何权衡部分用户托网风险及GSB用户体验间关系,是3G/4G网络协同优化的主要内容。结合上述理论,技术人员立即梳理4G指标,积极引入评估标准,即以覆盖原因为基础重定向至3G次数/总重定向3G次数=以覆盖原因为基础重定向至3G比例(L2U),并且以参数正常设置为前提条件,一旦指标过高代表4G覆盖弱区域用户人数多且用户脱网络概率高;一旦指标过低代表以CSFB功能为基础回落至4G用户数量多,客观上表明FR功能对用户体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技术人员以上述优化思路为依托利用微网格方式评估全网,整理出全网疑似4G弱覆盖区域,发现疑似4G弱覆盖区域主要集中于市区边缘或市区临郊,并且全网以覆盖原因为基础重定向至3G比例不足35%。其中,占比超过80%且次数大于200次的小区总共101个,临郊小区76个,所有小区均建议提前关闭FR功能。
2 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3G/4G网络使用人数不断增多,3G/4G网络协同优化水平逐步成熟,社会对于3G/4G网络协同优化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如何构建3G/4G网络协同优化指标体系,是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综述协同优化的概念,分析3G/4G网络协同优化的思路,提出具体的体系建设措施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参考文献
[1] 魏刚.3G/4G网络协同优化指标体系研究[J].电信网技术,2016,09:57-60.
[2] 赵祥模,惠飞,史昕,马峻岩,杨澜.泛在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4,04:10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