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 城镇
马合勇
[摘 要]病媒生物对人们健康产生了严重危害,特别随着环境的恶化,病媒生物的威胁逐渐加重,所以应对病媒生物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对人们产生危害,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可持续的病媒生物控制技术,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病媒生物;控制技术,防治
中图分类号:TN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3-0120-01
随着我国全球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国家以及地区之间的频繁交流,导致蚊虫、鼠类的病媒生物逐渐增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媒生物能够带来疟疾、基孔肯雅热、钩端螺旋体等疾病,因此对病媒生物的防治至关重要。对此应建立环保法律,采用合理的可持续控制技术,合理的控制病媒生物,以此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1.绿篱技术在城区蚊虫控制中的应用
在对城区蚊虫控制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为孳生地处理,另一种为空间喷雾防治成虫,但是采用这种两方面在蚊虫控制中具有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孳生地处理无法全面落实到具体的时间同种,同时还缺乏持效的空间喷雾。绿篱技术是指对建筑周围的草坪、树干以及灌木等,采用长效杀虫药对其5m以下蚊虫栖息部位进行杀虫,以此减少其成蚊密度,并持续一定的时间。绿篱技术的原理是在植物枝叶向下背阴表面,是蚊虫经常停留的地方,而且通常会停留较长的时间,对于雄性蚊虫,其主要食物是吸植物汁液,而对于雌性蚊虫,主要食物为吸血,由于植物叶下部是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面,所以喷洒药剂的药效通常会维持较长的时间。采用绿篱技术进行喷施时,小雾粒最好为50微米,这样会增加雾滴的吸附能力,会容易在植物上形成一层药膜,为了增强绿篱技术喷施效果,还应结合静电喷雾技术。
2.新灭鼠剂胆钙化醇对黄胸鼠的灭效研究
在我国灭鼠过程中,经常使用抗凝血灭鼠剂,而且获得良好的灭鼠效果。但是长期使用这一类药剂,使得鼠类对该药剂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在灭鼠过程中,经常发生拒食药剂的情况,而且对于鼠类的耐药性逐渐提升,大大降低了灭鼠的效果。近年来,灭鼠活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但是经常发生灭鼠失败的情况,而且由于鼠药长时间放在环境中,不仅污染了环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黄胸鼠作为一种鼠类,主要生活在南方,这种黄胸鼠对现代城市生活越来越适应,数量逐渐增多,而且有向北方扩散的迹象。黄胸鼠具有狡猾以及耐药性较强的特点,主要倾入建筑室内中进行筑巢,在所有家鼠中,黄胸鼠已经成为了最难灭的一种鼠类。对此研究出了一种新灭鼠剂,名为胆钙化,还可以将其称其为D3,既不是急性灭鼠剂,同时也不是慢性灭鼠剂,介于这二者的中间,属于一种安全灭鼠剂。低剂量的胆钙化醇,一方面可以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另一方面可以将其作为人的补钙制剂,在灭鼠过程中,是鼠经口摄入药剂,该药剂经过鼠的肝肾羟化酶作用生成有活性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并使其浓度在鼠的血液中逐渐提升,对于鼠身体内的钙和磷,鼠的肠道会增加对其的吸收,同时血液中还会释放钙,这样鼠体内的钙和磷过多引发其训话系统功能障碍,进而导致鼠的死亡。这种药剂的原料为动物胆固醇,采用胆钙化醇进行灭鼠,分解后的物质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因此在许多有机视频中,胆钙化醇都是作为有效成分存在。由于胆钙化醇灭鼠剂不仅安全,而且环保,对此一些具有良好的耐药性的家鼠,都可以采用该药剂进行有效防治,在美国、新西兰等发达国家,胆钙化醇应用的较为广泛。
3.学校病媒生物控制技术规范的研究
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还是一些职业技术院校,都集中了大量的学生,是學生主要学习的场地,同时也是容易发生疾病的场所。一旦受到病媒生物的影响,后果将非常的严重,所以对于学校病媒生物控制至关重要。目前通过研究发现,学生的健康主要受两种因素的影响,一种为病媒生物,另一种为化学农业,在对病媒生物进行防治过程中,采用了不恰当的化学防治方法,造成农业污染,进而对青少年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对病媒生物防治过程中,还应注意避免农药污染给学生带来的身体伤害。在对学校病媒生物防治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形,还需要制定规范的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其内容应包括基本原则、管理程序以及管理办法等等,提倡绿色环保的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要求在学校病媒生物防治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生物防治的原则以及管理程序,使得病媒生物防治能够有序的进行。学校病媒防治的重点应放在住宿、教室以及餐饮,除此以外办公室、图书馆以及实验室,都需要喷杀虫剂,同时还应重视环境预防以及文化预防,这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水平。
4.区域鼠害控制信息化管理系统
20世纪80年中期,我国城市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灭鼠工作,并开展了城市无鼠害一役达标活动,该活动主要由全国爱卫会发动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该活动发生了变化,演变成了灭鼠先进城区活动,对于城区灭鼠活动,将其作为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灭鼠工作不是个人,也不是个别组织,而是一项群众活动,灭鼠过程中,采用的技术为饱和投药策略,其特点为全方位、广覆盖以及投足疗等等,以此达到良好的灭鼠效果。
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以及市民环保意识发生变化,此项技术已经难以满足要求,鼠类控制技术越来越趋于专业,而且并且由专业虫害管理公司来担任灭鼠工作。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应实现灭鼠技术的信息化,在灭鼠过程中,引用鼠害控制信息化管理系统,这样可以清晰的掌握鼠类活动范围,可以提高鼠害控制效率,减少鼠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区域鼠害控制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是将控制区域分为几个小地块,并进行编号,并在小地块中标志鼠害控制关键点,一般在1-2处。同时每个地快还可以展示卫星地图或三维立体图,每个鼠害控制关键点信息,都可以查到,包括毒饵状态、周围活动鼠洞以及消耗量等等,同时还可以在手机上,登录鼠害控制新华系统,并将手机上记录以及相关信息,传递给公司控制系统。这样鼠害控制人员就可以准确分析鼠害的位置,并对其进行实施监控,以达到良好鼠害控制效果。
5.总结
总之,病媒生物会给人们带来的严重的健康威胁,因此必须加强对病媒生物控制,减少病媒生物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为城市人们创造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因此在病媒生物控制过程中,还应采取合理的控制技术,重点对蚊虫以及鼠害进行控制,防止其传播疾病,降低死亡率。对于媒介生物的控制,最好选择经济有效、且可持续的方法,因此这还需要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以此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笔者认为未来我国相关工作者还应加强对可持续病媒生物控制技术的深入探讨,进而实现可持续病媒生物控制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蒋洪,董惠芬,蒋明森.可持续的病媒生物控制技术[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3,06:478-480+484.
[2] 钱坤.国内外病媒生物控制技术标准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Z7:47-51.
[3] 刘玉明.小陇山林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可持续控制技术对策[J].甘肃农业,2016,09:26-28+30.
[4] 刘起勇.我国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现状分析及展望[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02:109-11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