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通信中常见干扰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手机
中国科技博览
2018年05月03日 19:25

常见电子通信中的干扰要素和对策分析

顿伟

[摘 要]电子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但通信系统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影响通信传输的效率以及信号的准确率,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实际的通信网运行管理过程中要能够及时的辨别周围的干扰因素,合理的设置电子通信网络,消除干扰,加强对无线局域网的管理控制,从而有效的保证通信传输的安全稳定。

[关键词]电子通信;干扰因素;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5-0293-01

引言

当前电子通信技术已经在我国各领域广泛应用,为我国工业、航空、生产以及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其中无线局域网的应用最为突出,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蓝牙、Wi-Fi等都属于局域电子通信技术,其给我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常见的干扰因素为硬件干扰、配置干扰、蓝牙干扰以及其它环境因素中产生的干扰,这些干扰若不及时排除或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会影响电子通信的实用效能,下文详细分析电子通信中的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

1 电子通信概述

电子通信的技术核心在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通信的主要方式为数字化形式,是当前通信领域的先导者。进入到21世纪,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加快,电子通信技术也逐渐成为当前热门的技术,在各行各业中也能够见到电子通信技术的影子,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无线局域网,这在一些企业及学校应用的比较普遍,然而在一些要求更高及需求更大的地方,则应用技术水平更高的无线通信技术,比如蓝牙通信,然而蓝牙通信却存在较大的缺陷,如传输距离短就是影响该通信模式的主要因素。在蓝牙通信之后,WIFI逐渐兴起,该通信模式在现代家庭、工作场所以及餐饮场所中非常常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WIFI在传输过程中,往往无法实现100%全真通信,常常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子通信的通信效率以及通信的质量,应明确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各种干扰因素,排查周围环境中潜在的干扰源,以便将各种干扰因素及时排除,保证电子通信能够顺利进行。

2 电子通信中常见干扰因素分析

2.1 硬件干扰因素分析

硬件故障是高发性通信故障,一般发生网络故障时,首先就应该考虑是否是由于硬件故障产生。在所有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通过统计发现硬件故障的发生率是最高的,在无线接入点和用户较少的情况下,此种故障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出并且及时解决,但现今用户众多,面对庞大的局域网络,很难及时找出故障根源所在,尤其是统一局域内,有些用户可正常使用,而有些用户则出现问题,这种情况最大的可能便是某个接入点存在故障。

2.2 配置干扰因素分析

一般出现网络故障会优先考虑硬件故障,因其具有高发性特点,故而首先考虑。除硬件因素以外,配置干扰也是电子通信中常见的干扰源,不过配置干扰包含内容众多,配置只是一个大范围的称谓。一般情况下,我们将造成电子通信异常的要素主要归结为配置干扰。按照上述硬件故障的排除方式。在无线网络发生故障的同时,利用网线ping的接入和操作判断是否是硬件故障,若在一些列的操作之后确定不是硬件故障,则可确定是配置干扰。

2.3 同频干扰因素分析

无用信号与有用信号的载频形同,就会形成同频干扰。无线局域网终端使用中,窄带信号不仅含有多种输出功率的信号,还包括不同频率宽度的信号,这些信号中会有部分信号与需要信号的频率相当,会干扰到窄带信号。现阶段会使用频率复用技术提高频谱效率。要想避免无用信号的干扰,则需要确定信号的干扰源,确定后对干扰源进行屏蔽或移除。还可以通过对无线局域网设备信号通道的检查和正确配置,有效的避免窄带信号带来的干扰。

3 电子通信中干扰因素的控制措施

3.1 硬件干扰的控制措施

要根据实践情况判断问题所在,利用用户电脑确定无线接入点的连接状况,具体如下:开启计算机的命令模式,观察ping无线接入点的ip指令,操作观察其是否有响应,无响应则可初步确定无线接入点有故障发生,此时对无线接入点的配置设施进行全面的排查和更换,就可解决这一问题。若有响应则表示接入点正常继续下一步判断:重启电脑再次使用ping命令来判断计算机与无线客户端的连接情况,此时需要工作人员根据用户客户端的物理位置来判断故障具体位置,可能是局域内某个外部接入点的故障,但此类问题的处理较为复杂,可能需要工作人员通过关闭局域部分接入点来一一排查。

3.2 配置干扰的控制措施

通常在通过一系列的排查之后,若影响通信的故障尚未消除,则此时可以通过检测接入点的相关信号强度来确定具体原因,通常我们所使用的路由器,生产厂商会在出厂时设置一定的测量体系,按照此流程进行测量和检测,当信号强度显示微弱时,我们应该观察相应的设备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需要进一步操作确定,利用变化无线接入频道或无线终端检测信号确定故障具体位置,找出干扰源。不过此种方式进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相关人员要注意顺序,先修改一台无线终端的连接频道,在确认无误之后才可大范围实施,若顺序打乱则会影响最终故障的确定。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手机或微波炉等周边环境中发射信号是否存在干扰,以免影响最终的判断。另外,常见的电子通信配置干扰还包括WEP协议,在故障判断的同时需要考虑这一因素,其配置错误也是有可能导致服务器接入错误的,对此,可以在确保客户端已从DHCP服务器获得IP地址后,禁止接入点的DHCP服务。由此可以有效恢复网络的稳定接入状况。,

3.3 同频干扰的控制措施

形同频率的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会出现信号拥堵现象,从而受到彼此的干扰作用,导致两个信号都不能正常的传播。对于信号的拥堵问题,我们可以采用提高信息带宽的方式来解决,也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即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频率序列码检测是无线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如果单是存在同频率信号,而不存在信号的序列码,则对传输信号的干扰是不成立的。在实際的应用和施工中,综合考虑网络覆盖范围和覆盖方式,再结合用户系统组建的方式,最终确定网络接入点的数量和位置,对频率段的划分要结合各种因素,合理科学的规划频率段,有效避免同频率信号的互相干扰。无线网络的频率、容量以及无线网络的链路是无线网络的三个重要指标,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且相互制约,例如,如果仅仅将信号的容量和链路提高,则会产生严重的同频干扰,因此想要有效的控制同频干扰,就必须将容量、链路和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优化,才能使无线传输信号处于最优状态。

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电子通信技术更加普及,无线局域网是电子通信最常用的网络形式,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电子通信过程中,由于常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通信构成中经常出现干扰问题,这严重影响通信质量。因此有必要控制电子通信中的各种干扰因素,通过对无线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使电子通信发挥更高的使用价值。电子通信发生故障之后,首先检查硬件设备,看是否是由硬件设备造成干扰,如硬件设备没有问题,则考虑系统中是否存在配置干扰,检测时需要对接入点进行调试,并检测接入点的信号,在排除故障后重新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1] 陈有识.电子通信中的关键问题、干扰因素及解决措施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7):93-94.

[2] 张东,黄华.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的常见干扰因素及抗干扰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2):91-93.

[3] 胡小溪.电子通信中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研究[J].电子制作,2015(07):140.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干扰 文章 信号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