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纸质书与电子书的合理利用问题.doc
王华月
[摘 要]近年来图书馆电子图书得到快速发展,许多读者喜爱电子图书查阅方式,同时图书馆管理方面也开始关注电子图书购买与管理问题,现代化图书馆凭借提供简便查阅资料服务的特点,对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优势进行更好的整合,满足不同读者喜好与需求。本文分析了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特点与优势,并提出两者合理利用策略,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读者服务;纸质图书;电子图书;合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5-0346-0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library books, many readers access to electronic books, electronic books and simultaneously pay attention to management problems also began to library managem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library service provides easy access to information, better integration of paper books and electronic books, meet the preferences and needs of different read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per books and electronic books,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rational use of both, I hope the relevant personnel to help.
引言
二十一世纪为信息时代与网络时代,伴随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电脑与其它当代电子技术产品不断诞生与应用,电子图书推广与使用空间也在不断扩大,结合电脑或手机读书渐渐成为现如今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常态化社会生活内容,这势必会给纸质图书带来一定冲击与影响。但是,当前人类并不能完全脱离纸质图书产品,还有电子图书并不完全成熟,迫使我国图书行业提出一种行而有效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联合应用策略,进一步不断更新、优化纸质图书前提下,促进电子图书产业健康成熟发展,进一步推动全国图书行业现代化、高效化与持续化发展。因此,本文将对此展开分析。
1 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相关概述
1.1 纸质图书的相关概述
其实最原始的书籍的承载形式并非纸质。在造纸术以及印刷术还不完善的时代,人们使用石板,羊皮,竹简等物品来作为文字的承载工具。但是这些原始的物品都有其各自的局限性。羊皮,竹简十分珍贵,不易获取,而石板则十分笨重,不易携带。所以当后来纸张出现后,其廉价以及便携性使其迅速取代了其他所有的文字记录物品,传统意义上的纸质书籍就此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纸质图书是相对电子书而言,通过文字以及纸张载体的形式,进行呈现。
1.1.1 纸质书的优点
1)从阅读方便性来说,纸质材料在模糊索引方面具有巨大优势,电子出版物通常采取精确定位,但并不利于快速回顾前后内容,在把握内容逻辑性方面有所欠缺;(2)从阅读成就感来说,在阅读纸质材料的过程中,不断减少的页面可以为人带来一定的阅读成就感,更能增加人阅读的欲望,也有利于在阅读中把握内容进度;(3)从舒适程度來说,纸质材料在灯光漫反射作用下更有利于缓解视觉疲劳。(4)从共享性来说,虽然免费作品在网络上的共享速度前所未有,但设有电子密码锁的电子书籍不利于在朋友之间转借。(5)从差错程度来说,虽然网上的图书价格比较诱人,但网络下载的电子书有差错,所以很多人更加相信传统的纸质书。
1.1.2 纸质图书的缺点
(1)查阅检索复杂。纸质图书在查阅检索时由于需要进行逐本翻阅核对,使得读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前期工作,容易打消读者阅读的积极性和兴趣。(2)携带保存不便。纸质图书的载体是纸张,因此它的体积完全是根据文字内容的多少来确定的,这就导致一些内容庞大的书籍不便于读者随身携带。同时,由于纸张保存对环境温度、湿度、卫生等的要求较高,稍不注意就容易导致发霉、虫蛀、腐烂等问题,因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为后方保障和支撑。(3)资源共享度不高。纸质图书由于受到自身载体、复制、携带以及地域等方面的限制,其在资源共享方面的利用率不高,导致一些重要书籍尤其是资料珍贵的孤本书籍无法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
1.2 电子图书相关概述
目前国内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初步认定为:电子书“代表人们所阅读的数字化出版物,从而区别于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出版物,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借助于特定的设备来读取、复制、传输。”电子图书在高校图书馆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海南大学图书馆的“我的图书馆”手机版,可通过手机进行书目检索、续借、借阅查询、欠款查询等功能。还有超星移动移动图书馆,以移动无线通讯网络为支撑,通过手机、iPad、PAD、PSP等手持移动终端设备,为图书馆用户提供一站式检索图书馆书刊、论文等文献信息,提供海量电子图书、学术视频、公开课等资料的下载、浏览。
1.2.1 电子图书的优点
(1)易于携带。载体通常小巧方便,如现在的手机、MP3、MP4都具有电子书功能。(2)发行方便。透过网络下载或很小的电子设备就能有大量的阅读资料。不受地域限制,省去途中的印刷、搬运、发行等步骤。(3)表现形式多样。可供阅读的平台越来越多源化。(4)利于环保,节省保存书本所需之空间。电子书实现了产品零库存,全球同步发行购买-方便快捷。节省纸张,减轻地球负担,零树木砍伐量,真正的环保低碳[1]。
1.2.2 电子图书的缺点
(1)阅读载体受限。读者在阅览电子图书时,必须要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信息设备才可进行,且受到载体电量、网络信号等的限制。同时,读者在进行实际阅读时,还需要正确熟练地掌握这些设备的正确用法和操作步骤方可实现图书阅读。(2)舒适度低。电子图书的载体是各种现代信息设备,它的文字呈现均需要电子屏幕进行显示,这就使得读者同文字之间存在距离感,在阅读时的共鸣度就会降低。同时,电子屏幕的分辨率、亮度、辐射等均会造成读者眼睛的疲劳不适,长期阅读还容易对眼睛以及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损害[3]。
1.3 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区别
下面从资源共享、阅读条件两个方面来分析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区别(见表1)。
2 读者对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需求情况
2.1 对纸质图书需求情况分析
眼睛容易疲劳、视力不好的读者需要纸质图书;享受纸墨书香(如古籍线装书)的读者需要纸质图书。没有计算机、掌上阅读器、计算机网络等条件的读者需要纸质图书;喜欢用笔在书上写字的读者需要纸质图书;在床上、公园、小河边等随时随地都想读书的读者需要纸质图书;对于需要反复精读的图书读者需要纸质图书;对于喜欢长时间读书的读者需要纸质图书。纸质图书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腰酸背疼、辐射等;对于需要考试的读者一般需要纸质图书,读者可以随时涂写,随时做题,需要反复读或者背诵。对纸质图书的需求情况非常多,无法一一列举,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情况。
2.2 对电子图书需求情况分析
电子图书对年轻人来说比较喜欢和追捧。年輕人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电脑,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特别是大学生具备了电子图书的阅读环境。工具书主要是为了解疑答惑、查找某方面知识而使用,不是以阅读为主,读者会需要电子图书,可以方便快捷地检索到所需知识点。实践性强的图书强调其实践性、操作性,让读者了解其实践和操作的过程,读者需要电子图书,因为电子图书可以利用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演示实践和操作的整个过程,生动、直观地展示整个过程,读者会很容易掌握和读懂[2]。对需要泛读、粗略了解的图书,读者需要电子图书,阅读方便快捷。对于考试图书,有的读者会选择电子图书,因为它可以模拟考试的真实环境,有时间限制、答题交卷后可立即显示成绩等优点,英语考试还可直接播放听力。对电子图书的需求情况也非常多,列举的是一些常见情况。
3 电子图书利用对策
3.1 降低电子阅览室的门槛
电子阅览室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电子资源,比纸质资源的更新更及时,但据调查有很多学生宁愿选择纸质资源,并没有走进电子阅览室,原因是大部分高校的电子阅览室实行的是有偿服务,这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是一道无形的门槛,他们只能选择不需要付费的纸质资源,这无疑降低了电子资源的使用率,因此我们应该适当降低电子阅览室的门槛。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可以针对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调查,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同时根据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开设免费服务的电子阅览室,让更多的读者可以使用电子阅览室的资源。
3.2 加强读者电子资源使用能力的培训
我们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还在院系开设了信息检索这样的公共选修课,主要给学生讲授一些检索方式与技巧,学生通过选修这些课程既可以拿到学分,又能学到很多实用的检索知识。学生可以在电子阅览室一边学习一边上机实践,课堂氛围、学习效果都很好。我们的教学内容以课件形式上传到图书馆网站上,学生课后也可以自主学习。
4 基于读者服务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联合应用策略
4.1 增强纸质书和电子书宣传引导服务
图书馆馆藏如何,纸质书与电子书配置如何,这都是图书馆应该做好宣传的,这样读者才可以掌握得更加具体。结合各类方法与手段对电子书与纸质书加以宣传,比如印制海报、小册子或电子触摸屏等形式对读者说明上述内容。对读者阐述电子书与纸质书优劣势,对不同需求读者加以引导让他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图书,也不要让纸质书或电子书一方供不应求而另一方无人过问情况出现。此外对读者搜寻、获得与利用信息能力进行培训,针对不同层次读者开展不同形式讲座,并按照读者需求对讲座内容予以调整,配合设置网上咨询平台,让读者在服务人员全方位帮助下,更好地对纸质书与电子书资源加以利用。
4.2 构建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集成检索体系
各地图书馆要基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条件下积极进行馆藏图书的资源贡献,通过联合构建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集成检索系统,让两类图书能够通过一个统一的检索系统进行查阅,这不仅极大的简化了图书检索的流程,降低了读者及工作人员的检索任务量,也能够更好的满足不同群体对图书信息的需求,有效提高两类图书的资源使用效率[4]。
4.3 融合纸质书和电子书优势
当前阅览室还是纸质书占据绝大部分,而电子书作为辅助。因而相关服务人员应对服务模式予以优化,阅览室趋于饱和情况下,对新服务模式与资源予以开发。排除传统书桌形式外,可增设茶室与沙发等休闲交流的地方,以弥补纸质书缺少沟通交流缺陷;可以添加电子阅览教室,还可以给读者添加网络插口与无线网等,为读者自携笔记本电脑提供方便,多元化满足读者需求;添置共享复印机、打印机等项目,既可借鉴网吧便民形式,让电子阅读更加务实,以读者真实需要作为出发点。
结束语
总之,纸质图书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应用历史,而且它被当作图书馆资源主要构成也有上千年的时间,同时纸质图书储藏、管理与服务也已经成为图书馆日常工作最基本工作。但是伴随信息网络快速普及,更多人开始接纳与应用电子图书,同时因为设备和技术条件等限制,使得电子图书发展也受到诸多阻碍,社会上对于纸质图书仍然有非常大的需求,所以,未来发展途中,势必应以读者需求为基础,对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做科学合理联合应用,进而可以弥补二者的缺陷,而很好利用二者优势,进一步推动国家文化产业快速稳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文羽.基于读者服务的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合理利用对策探讨[J].高教探索,2017,(S1):137-138.
[2] 张春峰.合理利用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3):223.
[3] 林春梅.基于读者服务的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合理利用对策探讨[J].黑龙江史志,2014,(09):253.
[4] 熊芃,李志明.基于读者服务的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合理利用对策探讨[J].当代图书馆,2011,(0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