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AR技术,地球仪竟然还可以这样玩

手机
腾讯数码
2018年05月28日 05:11

  上过中学地理课的同学都知道,地球仪长什么样。

  一个底座,一个塑料地球模型,上面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行政区划。

  手一拨,转得飞起。基本就是这样。

  (图1、常规地球仪)

  自1492年被德国航海家贝海姆发明制作以来,至今它也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这不科学。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地球仪也应该与时俱进。

  于是,一个来自中国的初创团队研发了一款有点科技含量的地球仪。

  (图2、EARTH)

  名字就叫EARTH,地球。

  注意,这不是动画模型,就是一个按1:106300000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那么它的科技含量在哪里呢?

  首先是制作,它是一颗纯3D打印的球体。

  (图3、3D打印)

  采用树脂材料,山脉、海洋、大陆……不再是一个平面,而是根据海拔不同起伏不平的完全仿真地球模型。

  而且,它的打印分辨率达4000个DPI,每像素达0.006毫米。

  (图4、山脉高低细节)

  这让它的地势细节变得极其精确和清晰。

  至于森林、土地、海水和冰雪的颜色,则是球体打印出来后,手绘完成。

  (图5、手绘完成)

  我没拿到实物,不过从一些特写照片来看,它的细节处理得相当好。

  造上一层云雾,就可以真的用来拍电影了。

  (图6、再放大,看看细节)

  它用3D打印技术设计和制造,自然不只是为了高度仿真。

  更大的作用,是结合增强现实AR技术,用来实现真正的地球仪效果。

  (图7、AR地球仪)

  打开手机,下好配套的APP应用,这才是它的完成体。

  和其他AR应用用法类似,用摄像头对准地球。

  手机APP会开始扫描并定位地球。

  (图8、扫描并定位)

  这里不只是捕捉地球模型的方位,而是连地球表面的各个大陆和海洋都一一抓取进程序。

  它的作用,是为后面读取每一块大陆和海洋的数据做铺垫。

  (图9、地理信息)

  拿着地球,镜头对转相应位置,就可以显示相应的地理信息。

  如地标、经纬度、时区、区域、物种、植被、人口,等等。

  除了这些基本信息,还有更多。

  它还加入了时间维度,你可以看到某一段时间这颗星球在某些方面的演变情况。

  (图10、大气变化)

  比如大气环境的变化。

  甚至进一步细致到二氧化碳随时间的分布变化。

  (图11、二氧化碳分布变化)

  甚至虚拟出地球从外到内的结构情况。

  (图12、地球内部结构)

  也就是说,它让地球仪从一个平面的球模型,变成一个动态的微缩地球了。

  (图13、全新的教学地球仪)

  这也给教育工作者一个新的启发,很多学校一直在禁止学生玩手机,但其实信息产品也是可以在正面发挥它的价值。

  最后,你以为地球就是这个优秀创业团队的极限了吗?

  当然不是。

  在地球之前,他们还做过一款月球。

  (图14、早前的月球)

  同样逼真得不要不要的。

  也同样结合了AR技术,蕴含了丰富的信息和知识。

  (图15、AR月球)

  这还不是全部!

  他们还做过一整套太阳系的星球。

  太!阳!系!

  (图16、太阳系星球套装)

  当然,因为其他星球数据少一点,所以信息量可能没有地球和月球大。

  但光是这份创意和野心,就足以让人默默点赞了。

  少年,整个宇宙可能才是你们的极限。(文/陈荣)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地球仪 地球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