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资本寒冬已过?这家金融科技公司刚拿到1亿美金融资,凭什么

手机
腾讯数码
2018年06月07日 18:43

  文 | 周天

  周天财经 出品

  *原财经功守道已更名为周天财经

  近日,金融科技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品钛(PINTEC)宣布,完成总计约1亿美元的系列融资,投资方包括新浪、曼图资本(Mandra Capital)、STI Financial Group、顺为资本、熙金资本等。

  谁是品钛?简而言之,品钛是一家为中小金融和商业机构提供全流程智能解决方案的企业服务型企业,而非一家直接用资本金面向 C 端用户进行放贷的金融公司。

  品钛打造了「读秒」智能信贷引擎和「璇玑」智能投顾引擎,为机构客户提供包括消费场景分期、个人信贷、小微企业信贷、财富管理和保险经纪等各种智能解决方案。

  此次融资,来之不易。要知道,很长一段时间,在强监管态势之下,投资方常常「谈互金色变」,唯恐避之不及,金融科技领域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这样大额的投融资事件了。

  1、一笔大额融资释放的信号

  正因此,这样一次大额融资释放出了一个信号——第一,由于品钛这些公司的坚守,资本市场对金融科技领域的信心正在恢复。第二,在监管加强的趋势下,针对金融机构的 2B 服务,正在成为金融科技行业的新方向。

  2017 年,经历了现金贷的速生速死和监管强力「去杠杆」,一些没有牌照的互金公司,以及面临降杠杆的持牌互联网公司,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

  与此同时,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技术的刺激下,开始发力在线零售业务,这是他们过去非常不擅长的领域,这样的转变,创造了大量对技术和业务运营的需求,也为有能力输出端到端解决方案的技术型公司提供了软着陆的土壤。

  举例来说,在整体降杠杆的背景下,高息、刚兑的固收型理财产品市场会越来越小,对于财富管理机构来说,以后必须加大波动型、非刚兑的、权益性资产的比例。但卖这类资产是需要专业能力的,并非所有财富管理机构天生都具备,而智能投顾这个技术恰好是可以赋予机构这种能力的,或者是帮机构把销售的难度降下来。

  正因此,在监管和行业的双重推动下,传统金融机构的智能化转型,开启了一个巨大的企业服务市场。

  其实,抛开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潮起潮落不看,仅仅就企业服务行业而言,金融一直属于大客户。十年前的软件行业就有了统计:每赚三块钱,有一块钱就是金融行业贡献的。在 IBM 的财报里,我们能看到,金融客户的贡献甚至超过 40%。如今,在这种监管形势下,这个数字只会更大。

  品钛创始人兼 CEO 魏伟对于这个趋势看得很明白,「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意识到智能化转型的迫切性,品钛提供的金融科技整体解决方案,既符合监管的要求,也能满足金融机构提升自身技术能力和互联网业务能力的需求。」因此,早在两年前,对形式有所预判的魏伟,就已经做出了选择,PINTEC 也成了最早给金融机构做技术赋能的企业服务公司。

  品钛创始人、CEO魏伟

  新浪从去年开始设立投资金融科技的专项基金,这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也透露出一个信号——正如最近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都在号称只做 Tech,不做 Fin,突出自身科技属性一样,互联网公司也应该术业有专攻,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而不应该像过去几年那样一窝蜂地自己建团队,自己拿出资本金去放贷。

  2、品钛的内核是什么?

  传统 IT 公司在做金融科技时面临一个致命问题——它不具备业务思考能力。只能提供单纯的编程能力,但业务逻辑只能依靠客户提供。只有客户想明白要做什么之后,IT 公司再进场做开发,这种模式其实就是外包。

  这种包工队模式对业务没有掌控能力,也没有传承,每一单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始终无法长出自己的逻辑能力和思考能力,这样也就永远没有办法去指导中小金融机构,而后者恰恰需要的是商业层面的改造。

  魏伟希望给中小金融机构提供大脑和引擎,类似手机里的嵌入式芯片,首先是帮助中小金融机构改造信贷审批流程,然后搭出一套以数据和自动化为导向的决策系统,再往前则是对接大量数据,而数据的前面是场景,场景其实就是流量和获客,就这样顺着业务逻辑一个个环节倒推着去改造。

  品钛所提供的 B2B2C 的「整体解决方案」,是相对于传统金融行业 IT 服务的一次飞跃。

  金融机构赋能,关键点不仅仅是输出某种技术或者几段代码,而是要能实实在在的帮助金融机构掌握做互联网业务的能力,实现智能化转型,将金融机构的服务场景搬上网,从网上获客,在网上和场景里实现服务。

  品钛此次与新浪在股权层面进行的结盟,重点就在于将微博的流量、用户和数据,与品钛的技术实力结合起来,二者可以更好地为金融机构赋能。

  因此,一言以蔽之,品钛在做的,其实就是把自身对于整个业务流的理解变成端到端的产品,然后通过这个产品把金融机构和服务机构(拥有场景的公司)连接起来。

  3、抓住长尾来塑造自身壁垒

  相比巨头之间的合纵连横,品钛另辟蹊径地抓住了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这两端的长尾部分。

  这是因为,金融机构天然就是一个金字塔结构:「中农工建」在最顶层,下面是招商、浦发等股份制银行,再往下是大量的城商行、农信社甚至小贷公司等等。位于金字塔底端的上万家中小金融机构也想做业务创新,但能力上却不具备,这就是魏伟盯住的市场。

  同样,对于大型互联网公司来说,BATJ 这样的大公司一般都拥有自行组建团队的能力,也不缺乏资金,但对于很多还处在亏损边缘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做金融简直是天方夜谭。

  大银行和互联网巨头来说,一年投十个亿进去,扛得住。但如果是体量相比起来小一百倍的城商行或者农信社也来做这个事,会非常吃力,不仅业务能力上有欠缺,而且能投入的研发资金也只有几百万,几百万也不过就是几个高级工程师加起来的年薪。

  「纯粹从待遇和股票期权这些长期收益回报上,银行还真不是我们的对手,所以他请不到高手,请个把凤毛麟角有可能,但是不成体系。」魏伟对于自己拥有一支规模不小的工程师团队颇为自豪。

  面临成本问题的不仅仅是中小金融机构,对于长尾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自行组建团队、筹集资金来运作金融业务,不仅从经济账上就算不过来,从监管上来看也与风向不符。

  但随着垂直类电商和多种社交平台的兴起,在 BATJ 之外,仍然有大量长尾的流量入口和渠道,需要有效的服务。不亲自放贷,并不意味着,互联网公司就不能为自己的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其实,借助专业分工,也能完成这项任务。

  品钛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通过对接数百家的电商和网络服务平台,将纷繁复杂的流量、场景、用户、数据予以标准化和规模化,从而消除互联网的复杂性,通过每年投入数亿研发费用,品钛减少了流量和资金这两端重复「造轮子」所造成的不必要浪费,从而确立了自己的市场地位。

  截止 2017 年底,品钛的合作伙伴已接近 200 家,包括新网银行、江西银行、哈尔滨银行、晋中银行、兴业消费金融、民生证券、安邦金融、云南信托、上投摩根等金融机构,以及中国电信翼支付、去哪儿、携程、唯品会、珍品网、收钱吧等商业机构。

  这两年,品钛还把业务做到了海外。2018 年 4 月,品钛与新加坡大华银行(UOB)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华钛科技(AVATEC),为东南亚本土的 B 端用户提供智能信贷评估解决方案。2017 年 10 月,品钛与香港富卫集团(FWD)宣布成立合资公司 PIVOT,面向东南亚市场的金融机构输出智能财富管理解决方案,这也是中国智能投顾产业的首次出海。

  对此,魏伟说「为什么能做海外扩展?是因为产品在当地有竞争力,就像高铁,手机。FinTech 在中国也是一个很发达的领域,所以走出去是很自然的过程。」

  层层剥开品钛的外壳,你会发现,这不只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更是一家企业服务的公司,当初不做现金贷与校园贷的隐忍与克制,最终也通过时间证明,趋势终究站在了这家金融领域 IBM 的身边。

  - END -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 techfinsight

  关注大公司的微小变化,以及其关乎全局的意义

  作者周天,原36氪深度部主创,四期TMT特稿「金字节」奖得主,长期研究互联网与FinTech,还当过一家国资PE的投资人,目前专注经营这个小专栏,分享自己的一些观察。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金融机构 互联网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