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早已过时,我们为什么还要听播客?

手机
腾讯数码
2018年06月28日 15:30

  为什么在当今这个获取信息如此便捷快速的时代,报纸、杂志等纸媒逐渐江河日下,却还有调频广播这种东西存在呢?

  因为车。

  具体一点说,因为还有很多人开车的时候嫌太静了。

  如果不是那一小撮还保留着开车时听广播习惯的人存在,广播这种东西,早就已经消亡了。广播被称为「装在车轱辘上的媒介」,它最早的兴起,恰恰就是因为开车的人激增所致。仔细想想,现在除了在车里,周围有人会平日里特地打开听广播吗?

  看或读,都是单进程活动。在看手机的时候如果想倒杯水,即使百般不愿意,但大部分人还是得把眼睛暂时挪开,转移到水杯上,确认倒完水了,再把眼睛挪回看的对象上。这就是单进程活动的一个局限。但是听不一样,听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伴随进程活动(是的,但单进程活动和伴随进程活动这两个拗口的词都是我即兴编的,能懂我的意思就好)。听这个动作跟看最大的区别就是,听不需要我们停止手上的动作来特地进行。我们可以边看边听,边吃边听,边睡边听,可以边做任何其他事情的时候边听。

  恰恰因为我们可以边开车边听,而且听几乎成为了人在开车时唯一的摄入信息方式,广播才能因为车辆的激增而得到急速发展。人可以边开车边了解交通路况,天气阴晴,在早期 CD 没有那么普及的时候,还能边开车边通过广播欣赏音乐、听夜间故事。虽然现在因为流媒体的逐渐普及,除了交通之声以外的广播日渐被夜间的「健康热线」所统治。但仅仅就提供实时交通信息这方面来说,广播至今还有其存在的意义。

  其实不只是开车,我们的耳朵在很多场合都可以被有效利用起来。像我上面说的,现在流媒体如此发达,很多人都有走路、通勤的时候塞个耳机听歌的习惯。但是,手机只能用来听歌吗?

  播客是什么?

  应该有很多用 iPhone 的人不知道这个图标是什么东西。

  这个软件英文叫 Podcasts,中文一般把它翻译成「播客」。什么是播客?

  播客是一个类似电台广播的声讯节目,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并且在电脑、 mp3、手机上收听。播客也能让使用者订阅,使他们可以自动接受每期新的节目。

  简单来说,播客就是音频版的博客。不同于广播的是,播客节目更新固定在一个频道下,并且时间较为规律。播客在国外已经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传播媒介了,在国内还相对来说受众较少。

  播客的优点非常突出,主要有以下几点。

  足够轻量级。不同于文字的摄入,获取播客的信息较为轻松。毕竟声讯的输入不需要阅读那么全心全意地集中注意

  摄入信息效率较高,场合较为灵活。相较于纯文字的信息摄入,声讯在单位时间内能传递的信息量还是较高。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放着纸质书不看,都去听有声书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放下手中的事,专心地从书、杂志、报纸、手机等媒介上用阅读获取信息。

  能被反复回听。这个是播客和传统电台一个很大的区别。传统电台较为线性,这段播完了就播完了,若是听到哪一段觉得入耳,想事后再追回重听,怕是比较困难。但播客只要数据一直存在服务器上,就能被无限次地回放。

  分类众多,满足不同需求口味。传统电台现在节目类型已经过于太过于局限了,不是交通资讯,就是股市、新闻,除了偶尔的音乐节目之外,就是深夜的 健康之声了。播客在这几年得到极大的发展,从科技、人文、喜剧到音乐、影评、美食、文化、语言学习等等等,应有尽有。持有不同兴趣领域的人都能在播客里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

  音质佳。将传统电台和播客对比这一点有点欺负人,毕竟两者的传播方式完全不同。播客等于是网络流媒体,理论上制作者可以控制质量。现如今基本所有的播客音质都非常好。而传统的电台依赖于无线电波传道,音质肯定大打折扣。

  免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播客的收听完全免费。不像书籍、杂志、电影等得花钱购买观看权利,播客的收听理论上只需要一台能够接入网络的设备就足够,对大部分人来说,只需要有一台手机,就能接入所有的播客节目。

  播客在 iPhone 和安卓机子上都可以收听,iPhone 本机自带了上面提到的播客收听软件,安卓需要另外下载软件,比如 Pocket Casts、Audvel 等,大部分也都是免费的。很多国内的播客节目,甚至都不需要另外下载软件,在网易云音乐、荔枝 FM 等流媒体软件上就搜索到。

  我从大学本科开始听播客。从知道播客这个东西开始,除了听歌,剩下的时间基本都在听播客。我在各类播客节目上学到了非常多,而听国外的播客,也对我的英文能力大有裨益。听母语为英文的人聊天做节目,能学到很多在学校本身学不到的东西。而最妙的是我也不认为自己是在刻意的学语言,因为听的节目内容本身就是我所感兴趣的,所以等于是在听节目的同时,也顺便练了听力,夯实了语言能力。

  说了这么多,就推荐一些播客的节目吧。

  国内

  大内密谈

  大内应该是我最喜欢的中文播客了。每周两到三次更新,本身最开始的定位是音乐类节目,但是现在已经成长为无所不聊大乱炖了。音乐、电影、文化、美食… 几个常驻主播都各有各的特点,节目风格轻松,不刻意,有时甚至还有些泪点。从 2013 年播出第一期开始,到现在已经五百多期了。大内几乎是我唯一定期听的中文播客,虽然有时节目也有些水分,但是因为已经对几个主播太过熟悉,即使没事听他们叨逼叨逼也是一种乐子。对于从没接触过播客概念的人,大内密谈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入门选择。

  文化土豆

  文化土豆 Culture Potato 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中文播客。相比起大内密谈,它探讨的专题可能会更集中一点,多是文化、书、影评相关,但也不会有说教的感觉,较为轻松。文化土豆才做了 50 来期,还算是一个新兴的节目。基本全靠听众的赞助,不像大内密谈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牌。但是即使在初创期,节目质量还是挺高的,几位主播都很真诚,曾经好像最近很火的《十三邀》的许知远也上过他们的节目。每周五更新,我一般会挑着听,看到有感兴趣的主题才会听一听。

  味之道

  味之道本来是李如一牵头做 IPN 播客网络旗下的节目,IPN 包括之前很有名的 IT 公论,但是味之道前不久自己独立出来做,是中文播客里为数不多的几档以美食为主题的节目。主播席妙雅的声音我很喜欢,有几期请到了一些有趣的人来一起讨论美食,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更新频率较低,或许主播们各有各的事了吧。

  黑水公园

  黑水公园我刚开始听,聊的主要也是电影、动画、电视剧等。之前听过一期聊《复仇者联盟3》,几位主播似乎都是北京人,语速非常快,一口京片子听起来怪舒服,比起文化土豆可能会更皮一点,插科打诨会更多,同样也是干湿结合的节目。

  选 · 美

  选 · 美也是 IPN 这个播客网络出品的节目,是一个政论类节目,主要聚焦美国大选,在非大选时期也会谈论一些有关美国政治制度的话题。个人认为是一个干货比较多的节目,主播 talich 我也十分喜欢,是一个语速同样非常快,思维非常清晰的人。节目更新的频率不高,但是每一期都能让我学到挺多东西。

  尾巴

  中文的播客我听的其实不算多,听来听去也都是这几个类型差不多的节目,聊的多半都是书影音、文化历史等话题。中文播客圈子里还有非常多质量上乘的播客,但是精力有限,不可能每一期都去听。

  找自己喜欢的播客这个过程其实也可以很享受,这跟对电台的痴迷有些类似。经历过从前电台鼎盛时期的人曾跟我说,从前没有那么多娱乐方式,喜欢上一个电台频道,一定会每天准点守在收音机前,放下手中的活,认认真真等着开始播音。播客作为电台一种进化版的形态,推播方式灵活的多,像上面说的,随时想听就能听,无需一定等到特定的时候;主题类型也远远胜过传统电台,以上提到的中文播客都是我所兴趣的,播客圈里还有各式各样的不同类型节目,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我常常在走路、通勤,甚至有时候开车的时候都放着播客听,因为听的都是一些轻量的节目,不用太集中注意,但是又能从一些节目里零零碎碎学到不少东西。比起纯粹听音乐,播客似乎看起来会更有营养一点。边听东西的时候,我们也不一定要停下手中的活;换个方面来说,与其一有闲就坐下来盯着手机看,把平时琐碎的时间利用起来,听听播客,不管是听着乐也好,还是有意收集学习干货也罢,都不失为是一种较有营养的消磨时间方式。有时听到几位主播唇枪舌剑讨论着些什么,自己也会若有所思。了解一下更多的看法,再最终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本身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这就是播客了,一种全新的声讯传播形式。下一回我会聊聊平时比较常听的几个英文节目,很感谢这些节目,在提升我的英文能力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更多的东西,了解了更多看问题的视角。有兴趣读到这的人,若还保持着兴趣,可以关注。

  下回英文播客再聊。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播客 节目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