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傲寒
编辑/周维
摩拜单车又有新动作。
7月5日,继推出“百城无门槛免押骑行”活动之后,摩拜单车于当天召开的发布会上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无门槛免押金骑行,并且号召同行也应该实行免押金以解决押金问题。
不过,摩拜的重点还在于其推出的新产品。在发布会上,摩拜正式向外界推出了摩拜助力车。据摩拜方介绍,推出该款助力车,旨在解决用户3-5公里的出行问题,提高出行效率。
据了解,摩拜助力车已在四川广汉试运营,但具体投放时间及收费标准尚未知。该款助力车时速可达到20km,采用了与特斯拉相同电芯,来保证电助力的安全稳定和强劲续航。每辆摩拜助力车都智能联网,可以通过后台实时监控车辆的健康状况。
摩拜创始人兼CEO胡玮炜通过VCR的方式表示:“摩拜助力车兼顾了出行效率和环境效益。中短途的出行刚需目前还远远未达到满足。”并给与摩拜助力车美好的展望:“希望它能成为大交通时代,一个高效优质的选择。”
国家并不鼓励共享电动自行车
事实上,在共享出行领域,共享电动车的出现并不比共享单车晚,目前国内市面上已有小鹿单车、ebike和7号电单车等一系列共享电动车品牌。
但是,在投放之初,共享电动车就面临着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压力,叫停事件频发。
2017年3月8日,共享电动车电斑马在北京三元桥上线,交管部门当日便对其负责人进行约谈要求停止运营。同样被叫停的还有投放在北京市区的“小蜜电单车”。
自去年4月以来,杭州市便陆续制订了相关租赁型电动车指导意见,初步提出暂时禁止发展共享电动车,并指出了共享电动车方面的相关隐患。
去年8月3日,交通运输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十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
据了解,国内一线城市诸如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京、天津、西安等均不允许使用电动自行车作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进行运营。其他像桂林、合肥等二三线城市,也已也明令禁止共享电动车投放。
“政府限制共享电动车投放的关键因素是安全问题。电动车是介于单车和机动车之间的中间体,定位一直比较尴尬。同时也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和管理。”一名出行行业分析师对《今晚财讯》记者分析称:“共享电动车市场受到国家政策因素影响,(目前)没有任何鼓励性政策,甚至未来可能会出现一定约束。”
然而,尽管各地政府对共享电动车多持拒绝态度,但是共享出行行业内的头部玩家们早已开始纷纷发力。
去年6月,ofo小黄车的一款电动车便于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亮相。而哈罗单车也早于一些二三线城市推出了自己的共享电动车。据媒体报道,哈罗共享电动车的单价为半小时内两元,用完车需要停到指定的停放点,否则要加收30元服务费。
事实上,摩拜单车也在去年于浙江绍兴上线过共享电动车。摩拜推出这款所谓的“能量车”,是为了主打3-10公里出行市场,且采用移动电源供电,用户需自行购买售价为199元的“摩拜能量芯”,该能量芯同时也可作为充电宝为手机等设备供电。
然而,在政府的强力监管与明令禁止下,目前市面上犹存的共享电动车只是在灰色地带游走,生存处境日渐窘迫。摩拜新推出的电动助力车又将何去何从,目前仍是个未知数。
专家不看好此市场
共享单车行业步入下半场,盈利模式还未清晰,推出共享电动车或许是摩拜在盈利路上的一次探索。
不过,专业人士对共享电动车市场并不看好。上述出行行业分析师对《今晚财讯》记者表示,涉足共享电动车,各家企业应该是在尝试拓展新的业务,“但是在没有政策推动的情况下,因该不会大量快速投放。”而在盈利方面,“单纯靠骑行收入,应该各家都很难实现快速的营收,毕竟场景有限,单价是对使用率影响的关键因素。”
《今晚财讯》记者注意到,以北京为例,大部分共享电动车的骑行单价为2元/次或2元/30分钟。而随着出行行业注入摩拜等头部企业的相继入场,是否会发生激烈的市场争夺,再掀当年共享单车的“价格战”与“补贴大战”还是一个未知数。
此外,7月5日,美团与摩拜还共同宣布,即日起美团App首页将开放摩拜单车的扫码用车入口,与美团提供的美食、外卖、打车等服务同级。这是美团收购摩拜后,双方在业务协同上的最新进展。
如今,美团即将在港交所进行IPO,而其也正面临着“负债上市”和“烧钱上市”等舆论的压力。5月27日,摩拜副总裁崔书峰曾经表示,“烧钱不长久,不符合实际要求。”
美团为摩拜开放入口,日后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摩拜单车App的使用率。记者分别就的“战略考量”一事分别询问美团与摩拜,截至发稿,均未得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