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又寻欢
来源:灵兽 ID:lingshouke
这是灵兽第496篇原创文章
(一)
曾一度被誉为最像7-11的邻家便利,3年后走向的,居然是这样一个终点。8月1日,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向供应商发出告知函称,公司将于8月1日起停止总部各项业务,并陆续停止门店营业。
《灵兽》看到的这份告知函中称,之所以到今天这般地步,是“由于公司背后唯一出资方受到上海警方调查,导致公司银户账户被冻结。因为公司处于发展阶段,尚款真正实现盈利,依旧需要投资方注资经营,靠店铺自身销售收入仍然入不敷出,且目前公司账户已被部分供应商诉讼至法院进行了财产保全,账户资金已被冻结,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
邻家便利还在告知函中称,由于无法与公司法人及股东取得联系,供应商与邻家便利的债务债权,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诉讼保全。
这意味着,邻家便利已经基本自己公开宣布已经破产。并且经营团队不准备承担后续债务及合作纠纷的处理事宜——这应该算也上不负责任的一种情形吧?
话说回来,这个在北京市场曾掀起一阵风潮的便利店企业,以这样一种方式离去,实在让人唏嘘。而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大家《灵兽》此前一直强调的观点:便利店是一个长线生意,真的不是一个短期内可以实现盈利的业态。
一如北京市场上目前门店最多的便利店品牌好邻居总经理陶冶曾经指出过的:便利店本身就与大卖场不一样,并不能简单依靠售卖商品带来巨大的提升。便利店在零售里最难的行业。便利店不是风口,是门口。可怕的事在于,你一打开门,前面是绿草地还是悬崖不知道。
(二)
一个在市场上还算稍有些知名度的便利店品牌,居然自己都联系不上法人和股东,想想确实也是醉了。
根据公开资料,2015年7月,7-11北京高管王紫带着近30位管理层集体离职,创立了邻家便利店品牌。当时工商资料显示,邻家便利店由邻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开设,于2015年4月注册于北京西城区,注册资金为1亿元,其董事长及总经理均为从7-Eleven离职的王紫。
邻家曾在一年时间迅速开出60余家门店,业界一致的感受是,邻家便利在选址、陈列、管理及商品结构等方面均有着浓郁的日系风格。当时,邻家便利表示未来1年内要在北京开出200家店,之后进军国内大部分一线城市。但2016年10月,王紫带领部分员工又从邻家离职,加盟了另一新兴便利店品牌便利蜂。
邻里家商贸(北京)有限公司从2016年10月开始频繁变更相关工商事项。2016年11月9日,股东由原来的王紫、田翀、杨威变更为贾卫平和王招华二人。2017年5月19日,邻里家的股东又由原贾卫平、王招华变更为韩磊、贾卫平及锦云(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
王紫离开后,邻家的业务虽然受到影响,但仍然保持着发展态势。目前在北京市场有168家门店。
邻家便利的告知函显示,公司有三位股东,分别为韩磊、贾卫平及锦云(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并附上了两位自然人股东的手机号码——显然,供应商不可能比邻家自己更有本事,可以通过这两个号码联系上他们。
《灵兽》办公所在写字楼下的邻家便利,装上了门头摆上了货架,但始终未见开业,7月初门口竟被房东贴上了催缴所欠房租的告示,称“租赁后始终未曾交过房租”。
《灵兽》还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邻家便利早就应该知道自己已经无力经营,近来平均每月亏损在500万元左右,股东出事没钱补了,“只能关门,但明知道不行了,还继续和供应商合作,这简直是害群之马。”